品讀關鍵:最高法院:禁止“傍名牌”商業秘密無限期
眾所周知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極其善于吸收不同的文明、文化,模仿可以說貫穿了整個日本歷史。據此,日本取得了跳躍式的發展。現在也成為既美國后的又一經濟大國。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市場現象,不嚴格的說,中國人更會模仿,而且模仿得那是霧里看花,真假難辨。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洪流涌入中國,中國的經濟復蘇,各大行業風生水起,企業品牌化發展也成為市場經濟的產物,然而,近幾年來,各種模仿風氣戾行,假冒偽劣充斥著市場,而且,消費者真假難辨,屢禁不止,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
這些模仿可以分為幾類:形似、神似、形神都具備。
在中國,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企業不能注冊相同的品牌商標名稱,而且,一個企業也可以生產跨行產品,比如家具品牌生產家具產品的同時也配套推出廚衛產品、東鵬集團有潔具和瓷磚等,所以一些小企業看到大品牌發展迅速,就模仿起大牌子的作風,而這些所謂的“品牌”能存活,編者認為有五個原因:
1、消費者總是有“價廉”的心里;
2,、消費者認準品牌不認產品;
3、沒有與模仿品牌發生利益沖突;
4、或還沒有發現其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
5、仿得好。
我們在西游記中讀到,假美猴王無人辨認得出來,此怪也實在假得真,冒得好。不像假李逵遇見真李逵是原形畢露,假行者見得真行者一點兒也不怵,半點也不慌,更不示弱,這個真假孫悟空相遇啊,說打就打,說拼就拼,理直氣壯的!像現在關于真假品牌的官司還真不少,在國內外我們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英皇衛浴是一個享譽中外的國際品牌,然而,最近卻有英皇陶瓷宣稱英皇并無網上銷售衛浴。網民可能糊涂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英皇?到底有多少個英皇品牌?
從目前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模仿并未讓社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經濟漩渦。《物競天擇中》講到,適者生存。市場千變萬化,沒有實力想在這市場中立足,那是不可能的。蒙娜麗莎馬桶甲醛超標、英皇陶瓷上質量黑榜、沙米特產品不合格等,消費者看到各種“知名品牌”相繼曝光,不寒而栗!如果品牌能模仿成功,這并未不是一個發展的方向。但是,如果各種模仿,到處模仿,我國的市場就會進入一片混亂,消費者信用危機也會加深,那么,未來我國品牌的發展方向又該駛向何方?
業內權威人士透露:我國各行各業都有或多或少的模仿現象,模仿產品,模仿營銷,模仿品牌等等。相比之下,外國的品牌從創立到倒閉都未有其他企業品牌模仿現象出現。我們中國也該考慮為什么一定要模仿別人才能打進中國的市場,發展自己的品牌。
我國相關法律提到: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以上種種“傍名牌”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亦被明確禁止。
編者強烈呼吁:中國人要自強自立,要自立品牌,要自主創新!(文/高水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