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藍圖中,佛山陶瓷作為傳統優勢產業的代表,正迎來從“制造高地”向“戰略支點”躍升的歷史機遇。面對“十五五”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佛山陶瓷企業需以激情為引擎,以創新為路徑,在大灣區“雙循環”交匯點上重塑競爭力,成為支撐區域經濟循環的關鍵力量。
一、立足灣區優勢,重塑陶瓷產業支點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與“軟聯通”為佛山陶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縱深。深中通道、佛莞城際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使佛山與深圳、廣州、香港等核心城市的聯動效率大幅提升。陶瓷企業可借此加速融入大灣區產業鏈,一方面依托“粵貿全國”等平臺拓展內需市場,另一方面利用香港“超級聯系人”角色打通國際營銷渠道。例如,通過“跨境理財通”優化資金流動,借助“灣區標準”提升產品國際認可度,將“佛山制造”升級為“灣區智造”。
此外,佛山陶瓷應主動對接橫琴、前海等重大合作平臺的制度型開放政策,探索陶瓷設計、會展服務等領域的跨境合作。通過引入澳門文旅資源、香港設計人才,推動陶瓷產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打造“陶瓷+文化”“陶瓷+低碳”的新業態。
二、以科技賦能產業,點燃創新激情
當前,陶瓷產業面臨環保升級、成本壓力等多重挑戰,但這也正是激發企業創新激情的契機。佛山陶瓷需緊抓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機遇,聯動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等平臺,攻關陶瓷新材料、綠色生產工藝等關鍵技術。例如,借鑒散裂中子源裝置對材料研究的支撐作用,聯合高校院所開發低碳陶瓷產品,搶占全球綠色建材市場先機。
數字化更是陶瓷產業煥發激情的核心抓手。佛山可依托“數字灣區”建設,推動陶瓷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流程智能化、供應鏈協同化。通過大數據分析全球消費趨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將傳統陶瓷生產模式升級為“柔性制造+定制服務”的新范式。
三、弘揚工匠精神,凝聚人才激情
佛山的陶瓷底蘊是激情的源泉,而激情需要人才來傳承與升華。廣東“百萬英才匯南粵”計劃為陶瓷產業注入了新活力,企業需積極引進設計、管理、科技跨界人才,同時培育本土工匠隊伍。可借鑒橫琴“澳門新街坊”的產城融合模式,建設陶瓷產業人才社區,提供國際化的工作生活環境,吸引港澳青年參與陶瓷創意設計。
此外,企業應借勢“十五運”帶來的體育經濟熱潮,開發體育場館陶瓷建材、文創衍生品等新賽道,將產業激情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通過舉辦陶瓷設計大賽、國際展會等活動,塑造佛山陶瓷“激情制造”的品牌形象。
四、融入國家戰略,彰顯支點擔當
作為大灣區制造業的標桿,佛山陶瓷需跳出區域視野,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將陶瓷產品與技術輸出到東盟等新興市場;通過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戰略,探索陶瓷產業協同創新模式。例如,聯合湛江巴斯夫等外資項目,開發化工陶瓷新材料,拓展產業鏈廣度。
更重要的是,陶瓷企業應積極響應“雙碳”目標,將綠色低碳作為激情的底色。通過推廣清潔能源應用、開發循環利用技術,打造零碳陶瓷工廠,為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示范。
當粵港澳大灣區以“同心圓”之勢繪就發展新篇時,佛山陶瓷企業唯有以激情為帆、以創新為槳,才能在新發展格局中筑牢戰略支點。從制造到智造,從本土到全球,這場產業激情之火必將照亮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路!
(禪城陶瓷協會黨支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