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陶瓷磚行業,中小型企業如同繁星點點,構成了產業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基底。然而,對于眾多同行小企業而言,一個普遍的痛點始終存在:企業規模有限,難以支撐一個功能齊全、分工精細的行政與后勤團隊。核心的生產、銷售、技術崗位必須全力保障,但諸如平面設計、內部事務管理、各類申報材料撰寫、黨務工作、市場營銷策劃、新媒體(如公眾號)運營維護等支持性職能,卻常常陷入尷尬境地——專職聘請一名員工,可能工作量不飽和,造成人力資源和資金的浪費;若不設專崗,這些工作又至關重要,要么由老板或核心業務人員勉強兼任,分散精力,影響主業,要么外包,成本高昂且溝通效率未必理想。
面對這一普遍性難題,一種基于同業信任與資源優化理念的創新協作模式應運而生,并在部分具有前瞻眼光的小企業主之間開始探索實踐:同行小企業間互補共享使用辦公室工作人員。
一、 模式核心:從“獨占”到“共享”的思維轉變
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傳統企業間“各自為政”的壁壘,將原本可能被閑置或低效利用的“后臺”人力資源,在幾個非競爭性(或雖屬同行但市場定位差異明顯、互補性強)的小企業之間進行整合與共享。其運作基礎是企業主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具體而言,參與共享的企業可以共同界定需要共享的職能范圍。例如:
●設計與文案共享: 產品宣傳冊、活動海報、官網更新、產品介紹文案等,對設計和文案能力有專業要求,但單個小企業的需求頻次可能不穩定。共享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或文案策劃,可以使其同時為幾家企業服務,保證其工作飽滿,同時各企業能以低于全職雇傭的成本獲得專業水準的服務。
●內務與材料專員共享: 工商年報、稅務申報輔助、項目申報材料整理、內部規章制度完善等內部事務,專業性較強且有時效要求。共享一名細心、熟悉流程的內務專員,可以有效提升幾家企業的內部管理規范化水平,讓老板從繁瑣事務中解脫。
●黨務工作者共享: 對于都需要建立黨支部或開展黨建活動的企業,可以共享一名經驗豐富的黨務工作者,負責幾個企業的黨建計劃、活動組織、材料整理等,確保黨建工作規范有序,避免了每個企業都設專職或臨時抓差的忙亂。
●營銷策劃與新媒體運營共享: 市場活動策劃、促銷方案制定、特別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日常內容更新與維護,需要持續投入精力。共享一名營銷策劃或新媒體運營人員,可以整合幾家企業的資源,策劃更具影響力的聯動活動,同時保持各企業新媒體賬號的活躍度,形成傳播合力。
二、 運作機制與風險防范:構建靈活高效的共享框架
成功的共享模式需要清晰的規則和有效的溝通機制作為保障。
●合作協議明確化: 參與企業必須簽訂詳細的共享服務協議,明確共享人員的勞動關系歸屬(可隸屬于其中一家企業,或由幾方共同成立的輕量級管理實體)、工作內容、時間分配、費用分攤方式(可按時間、按項目、或固定月費)、保密義務、知識產權歸屬、績效考核標準等。一切權責利以書面形式固定,避免日后糾紛。
●溝通協調常態化: 建立定期(如每周)的協調會議機制,由各企業負責人或指定接口人參與,共同審議共享人員的工作計劃、協調優先級、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利用線上協作工具(如釘釘、企業微信、Trello等)進行任務分配、進度跟蹤和文件共享,確保信息透明、高效流轉。
●信任建設與文化建設: 共享模式的成功高度依賴于企業主之間的信任。選擇價值觀相近、經營理念相似的合作伙伴至關重要。同時,要注重培養共享人員的“多雇主服務”意識和職業素養,確保其能公平、專業地對待每一家企業的任務,并嚴格遵守保密協議。
●風險預案前置化: 需預先考慮并制定應對潛在風險的策略,如任務沖突時的優先級判定規則、共享人員突然離職的替補方案、合作企業退出機制、商業秘密保護的強化措施等。
三、 共享價值:多方共贏的效益提升
實施共享辦公人員模式,能為參與的小企業帶來顯著益處:
●降低成本,提升人效: 最直接的好處是人力資源成本的優化。企業以分擔的方式,獲得了接近專職人員的服務,卻只需支付部分成本。同時,共享人員因工作量飽滿,其個人收入和穩定性得到提升,工作積極性更強,人效遠高于“半閑置”狀態的專職崗位。
●專業賦能,提升質量: 共享模式使得小企業也有能力“雇傭”到更專業的人才。例如,一位優秀的平面設計師,若只為一家小企業服務,可能因業務量不足而難以留住。但服務于幾家同行企業,其專業價值得以充分發揮,也能為各企業帶來更高水準的設計作品,提升品牌形象。
●聚焦核心,增強韌性: 企業主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于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市場開拓等核心業務上,無需為后臺支持職能的瑣碎事務過分操心。這種模式也增強了小企業在面對市場波動時的組織韌性,后臺成本變得更具彈性。
●促進交流,激發創新: 共享人員在服務不同企業的過程中,會自然接觸到多元的思路和方法,有可能將一家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經過適配后應用于其他企業,間接促進了同行間良性的知識流動與微創新。
/////
對于陶瓷磚行業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在“單打獨斗”面臨成本與效率的雙重壓力下,探索同行間的“共享員工”模式,無疑是一條值得嘗試的破局之路。這不僅是簡單的成本分攤,更是對傳統用工模式和組織邊界的一次創新性突破。它要求企業主具備更開放的合作心態、更精細的管理能力和更牢固的契約精神。當同行不再是純粹的競爭對手,而是可以協同共生的伙伴時,整個行業生態的活力和效率都有望得到提升,從而助力每一家志在長遠的小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這種基于互補共享的協作模式,或將成為未來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之一。
(美家網產業研究中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