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并對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提出更高期望。總書記的講話為廣東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也為佛山陶瓷行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作為中國陶瓷產業的龍頭基地,佛山陶瓷企業需深刻領會總書記講話精神,緊抓時代機遇,以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為引擎,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突破。
一、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
總書記在考察中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佛山陶瓷行業曾憑借規模優勢和傳統工藝享譽全球,但面對資源約束、環保壓力與國際競爭加劇的挑戰,必須轉向以科技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一是攻堅關鍵技術,突破“卡脖子”環節。 陶瓷行業在高端釉料、智能裝備、低碳技術等領域仍存在短板。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聯合高校、科研機構攻關新型環保材料、數字化設計等核心技術,推動產品從“制造”向“智造”躍升。例如,通過開發輕量化、功能化(如抗菌、自潔)陶瓷產品,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二是推動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 借鑒廣東“數字灣區”建設經驗,陶瓷企業需加快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建設智能工廠,實現生產流程全鏈條數字化管理。這不僅可降低能耗成本,還能通過柔性生產精準對接市場個性化需求,增強供應鏈韌性。
二、深化改革開放,拓展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
總書記強調,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佛山陶瓷產業需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用好政策紅利,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
一是優化市場布局,深耕“一帶一路”機遇。 佛山陶瓷出口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但需從單一產品輸出向技術標準、品牌文化輸出升級。企業可借助“一帶一路”合作平臺,在東南亞、中東等地建立海外倉或生產基地,降低貿易成本,同時通過參與國際展會、跨境電商等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
二是加強區域協同,激活內需潛力。 佛山應發揮陶瓷產業集群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共建產業鏈生態圈。例如,聯合廣州設計資源、深圳科技企業,推動陶瓷與家居、建筑、文創產業融合,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同時,響應“共同富裕”號召,通過渠道下沉開拓縣域市場,服務鄉村振興中的建材需求。
三、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打造可持續發展標桿
總書記在梅州考察金柚產業時指出,要加強科技應用推動農文旅融合。這一思路對陶瓷行業同樣具有啟示意義。佛山陶瓷須將綠色轉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一是加快綠色技術改造。 推廣清潔能源替代、余熱回收、廢渣循環利用等技術,力爭提前實現碳達峰目標。例如,龍頭企業可探索氫能窯爐等前沿技術,引領行業低碳革命。
二是推動產業與文旅融合。 借鑒梅州金柚“產業鏈延伸”經驗,佛山可挖掘陶瓷文化底蘊,建設工業旅游示范區,開發陶瓷文創產品,將傳統廠房改造為創意園區,增強產業軟實力。
四、強化黨建引領,筑牢企業發展根基
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陶瓷企業需以黨建賦能經營管理,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凝聚發展合力。 企業黨組織應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戰略規劃,激勵黨員在技術攻關、市場開拓中當先鋒。同時,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培育兼具專業能力與全球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優化營商環境。 政府需精準落實惠企政策,簡化審批流程,為企業減負;企業則要嚴守合規底線,弘揚企業家精神,以誠信經營贏得市場信任。
佛山陶瓷行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需以總書記廣東考察精神為指引,堅定改革決心、放大開放格局、激發創新活力,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找準自身定位。唯有將“高質量”貫穿于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綠色轉型全過程,才能在新征程中擦亮“佛山陶瓷”金字招牌,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產業力量!
(禪城陶瓷協會黨支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