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泄露深圳本土家具創意未成氣候

      / by 南方網 瀏覽次數:

        深圳國際家具展開幕,吸引火爆人氣。不過在專業設計師看來,深圳本土家具業至今仍未產出引領潮流的創意設計。

        3月19日,第26屆深圳國際家具展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展會在家具新品之外,集聚了大量的空間設計、產品設計、平面設計機構及其作品,以品牌家具展、繽紛家居飾品展、“設計巨蛋”三大分展,共同發布“為生活而設計”的主題宣言。

        深圳家具行業目前正處于在高產能高產品更新率的基礎上,以創意設計追求產品高附加值的轉型階段。業內人士認為,知識產權取證困難、保護有限是制約原創的主要瓶頸,企業和消費者缺乏強有力的鼓勵和支持,使得創意設計曲高和寡。而設計師本身受制于與生產和銷售完全脫節的傳統教育,知識面有限、精細化操作能力不夠,也導致了面對高效能創意產出的有心無力。

        1 深圳家具業未出現引領潮流的創意,仍熱衷山寨

        科寶博洛尼家具設計師王世安介紹,在經歷了十幾年的代工和山寨之后,家具企業逐漸意識到以設計為核心、走差異化路線才能推動品牌升級,于是在近幾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找創意來源。目前深圳的家具企業在推動產品設計方面大致可分為兩大模式:一是實力比較大的,如興利集團、華源軒等,企業有自己的研發部門,培養了一支數量可觀的設計師隊伍,由他們來完成旗下全系所有品牌的開發;二是實力較弱的企業,會選擇與獨立的家具設計機構、工作室合作,比如拓蹼、景初等,都是目前業內名氣較響的設計品牌。

        像深圳家具展這樣的專業展銷會,是將設計與產值掛鉤,讓新產品試水市場的重要平臺。據了解,企業通常會做出少量樣品投放到家具展刺探經銷商的反應,然后把信息反饋到研發部門,修正調整后再大批量生產上市,一個系列需要花兩到三年時間才趨于成熟。

        深圳室內設計師酈波,因一個低碳空間的設計項目開始涉足家具設計。對于深圳家具的設計水準,他表示其與深圳的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相形見絀。家具領域能夠提升和引領潮流的創意設計還沒有出現,也沒有哪個品牌問鼎國際權威大獎如紅點獎、IF設計獎等,遠遠未有達到標桿性的高度。他認為一個好的設計應該是“叫好又叫座”的,它具備出色的概念,不管放到什么風格的場景里面都能夠融合得很到位,同時它又能被大眾所喜歡,帶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遺憾的是,“這樣的經典近乎為零”。

        以原創著稱的深圳柏森家具的設計總監林富源則提出,深圳可以做出媲美國外的杰出設計,只是買家們層次跟不上,所以好的設計往往被埋沒了。他提到在此次家具展上,永佳家具的艾菲莉系列,其創意水準已經接軌國際知名品牌,但是在協會評獎中顆粒無收。與好作品難以出頭相對應的,是其它80%的家具制造企業,仍然處于“什么好賣抄什么”的階段,能有小小的修正和改良都算不錯了,根本談不上有設計。

        柏森一直與深圳一家家具設計公司保持合作關系,后者是業界起步最早也是目前實力最強的機構之一。柏森會把設計意圖和相關資料提供給對方,由他們先畫出草圖,然后再進行多番磨合改進。林富源來自早年同樣有大批O E M工廠的“家具王國”臺灣,從事家具設計制造30多年,本身是臺灣十佳設計師之一,他所認為的好設計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品,而是“行隨機能而生”,尺寸、比例、用料、配色都要符合人體工程學又要賞心悅目,消費者用著舒服、看著順眼,就會買回家去。他的這個理念從他所主導的品牌產品也可以窺探一二,任何產品在任何角度都是圓潤的弧度,絕不存在棱角,設計中可見人性化。這也是柏森短短幾年就把很多大品牌拋到身后的關鍵所在。

        2 專利保護缺位、逐利心態、大眾審美粗放拖慢家具創意進度

        本土設計精品稀缺、抄襲泛濫,業內人士直指政策體制、家具企業、市場環境和設計師四方都存在問題。深圳拓蹼家具設計公司負責人張軍說,國內現有政策法規對于專利的保護太薄弱,申報程序繁冗漫長,維權取證也困難,抄襲行為完全控制不住,“設計原創拿專利必須層層申報審批,等到一兩年后證書發下來,市面上早就更新換代好幾輪了。現在做家具生意都追求低成本、高效率,誰先搶灘市場就成功了大半。好設計只要在展會上亮過相,不用一個季度就滿大街都是,根本無從追究。”

        從企業角度講,快速推陳出新,追逐高額利潤仍然是他們的第一訴求。張軍指出,長期以來家具行業就被定義為傳統的制造行業,第一批從業者是木匠、漆工等手藝人,然后學計算機專業、會制圖的人加入進來,負責出圖樣就行了,真正從林業大學家具設計專業出來的,是直到近幾年才慢慢地找到對口的崗位。這樣的發展歷程,決定了家具企業對原創設計的重要性了解不足,他們難以接受要花大筆資金去研發新品,何況收益多少還是個未知數。

        酈波認同張軍的觀點。在他看來,家具企業的普遍心態是要馬上看到經濟效益。隨著中國樓市連年走高,作為樓市下游的家具企業也迅速壯大,很多企業都有大批訂單在手,根本就無暇考慮其它,有些非常大的家具品牌,干脆把研發部門取消了,他們不愿意在產品研發環節投入高過于生產、營銷環節的人力物力成本,而那些本身規模就不大的企業就更甚了,直接規避掉創新風險,投入高回報的快餐式山寨設計。

        “大眾審美層次不高也是家具企業疲于創新的主要誘因。”酈波補充,不管是大眾審美還是權力審美,其程度和高度都相當局限,哪怕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對好的設計也木然無視,他們總是對一些簡單粗放的、毫無設計美感的大路貨趨之若鶩———只要名氣大,廣告做得響亮。然而普及大眾審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單單與香港相比,走在大街上隨便一個很小的士多店都頗具設計感,香港人對美的感悟力自然也在日常中得到提升,可惜深圳目前的審美大環境差距明顯。

        一方面是行業發展過快導致無序和缺乏內涵,另一方面,設計師精英化、與市場脫節,使家具創意無法更好落地。酈波因為工作關系和國內幾所高校進行過互動,他發現學生們過分關注手繪能力、追求陽春白雪的藝術觀賞性,忽略了產品本身的實用功能和商業上的可行性,“要做藝術家直接去畫畫或做裝置就好了,家具設計最根本的目的是提供更到位的使用體驗,產品好不好跟會不會畫畫完全是兩碼事,當下高校的培養方向和學生們的價值取向都存在嚴重的偏離。”

        3 彌合理論與實踐鴻溝、跨界溝通、保護設計版權或改觀創意現狀

        從可操作的角度講,提升深圳家具設計的創意能量,關鍵角色是家具企業和設計師群體,如何搭建更有效的溝通平臺,尋求更規范的合作模式。酈波說,專業細分所帶來的各領域相對割裂的現狀,嚴重制約了家具創意設計的發展。高校教育重理論不重實踐,畢業生知識面狹窄,作品華而不實像空中樓閣,有時候天馬行空的好點子,根本不知道該用什么材料、工藝去實現,只能自己不斷去摸索,往往還不得要領。他提出,如果能搭建一個龐大的信息平臺,讓設計師了解到現在最新的材料是什么、最新的工藝是什么,那么他們的精細化操作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至于想得到卻做不到,做得到卻不夠好。

        王世安也表示,生存壓力迫使國內設計師快速成長,直接越過了在國外五年甚至十年的歷練過程,專業積累不夠,做出來的案子都比較浮躁,“家具設計師應該先到工廠去實習,熟悉每一個制作流程、產品的成本預算,再到銷售一線去實習,聽取消費者的反饋意見,直到把生產和銷售都弄清楚,再回辦公室去畫圖。”

        張軍指出,最理想的方式是,家具企業要求自由設計師出概念,而企業也要有研發部門負責跟進,雙方一起來做創意深化,研發出的產品交給市場部門去檢驗。“國外很多大家具企業,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宜家,就是采用這樣的方式來運作的:為宜家出Idea的設計師來自各個行業,有服裝設計師、建筑設計師等,他們往往能找到家具設計師難以突破的靈感,為家具設計注入新鮮元素,宜家自己的設計師則具備生產技術的優勢。”

        在對原創設計的保護上,張軍認為,或可借鑒國外收取設計“版權費”經驗。家具不同于地產項目,其產品設計直接關系產能產值,國內獨立設計行業也只有區區幾年的發展時間,如何給創意定價目前還沒有一套科學可行的方案,多數是由設計機構和委托設計的家具企業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雙方協定,“一次買斷”,“現階段培養家具企業尊重原創、設計的意識遠遠難于做設計。不如轉變思路,從設計機構開始,賣圖紙時先收取基本費用,等產品上市后根據銷售情況,像音像圖書出版行業一樣收取”版權費“,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狀態,但能有力支持設計行業可持續發展。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