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
其實除了家具,不管各個行業,現在有個共同的趨勢:同質化越來越明顯,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和差異化的時間越來越有限:不同的家具工廠卻同風格,同款式,同顏色,有些廠家甚至形象包裝猶如雙胞胎;以前你開發一個新產品,或者有一個新的技術,企業的新產品在市場上能經營好幾年,現在你有一個新產品,只要這個產品賣起來了,短的幾個月,競爭對手立馬就跟進來了,而緊接著就是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像這樣的品牌工廠我們可以想到多家,“山寨家具”時代也越演越烈。

綜合成本升高,風險加大
由于終端的集約、渠道的集中、品牌的集中、營銷各要素的漲價,我們企業的運作費用提高,材料費漲了、廣告費漲了,通路費漲了,人工費漲了,物流費漲了,商場租金漲了所有這些運作費用都漲了。
門檻也越來越高,我們運作區域市場的盈虧平衡點,關鍵值越來越高,風險越來越大。但是郁悶的是,風險高了收益不一定高,很多家具公司及專賣店發現市場打下來之后,看起來很熱鬧,到年底一算帳,結果沒錢可掙。
家具物業大肆擴充
近一兩年我們常常聽到同行講到:紅星美凱龍要在××地方開發市場了;居然之家入住××城市了;吉盛偉邦在××城市就要開招商會;歐亞達在××地方的地皮已經批下來;集美在××城市已經動工了;××城市的本土品牌××商場分店開始招商……等等,這種無硝煙的戰爭對于家具經銷商來講是最可悲與恐怖:在專賣店銷售增長緩慢之時,市場又一次被競爭,新開的品牌商場進還是不進?
據不完全統計,至2003年以來房價過快的上漲,國民對于高房價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政府在宏觀控制上對房價開始嚴控,2009年12月,中央接連釋放房地產市場調控信號。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全國房地產的增長速度今年上半年放緩到9%左右,全國GDP增長率與政府的宏觀控制今年基本持平;而2010年上半年家具終端銷售額綜合平均下降高達20%~30%;09年~現在中國家具的消費綜合增長在12%左右,而家具商場這兩年如雨后春筍,全國知名品牌家具商場的擴充膨脹速度在30%~40%!(國內個別知名商場擴充速度遠遠大于這個數字)而家具商場的租金卻增長有10%~15%。這些數字的反差,遠遠大于房地產和國民經濟GDP增長率及家具專賣店的銷售增長率。
目標不清
任何企業的競爭優勢,都是動態和暫時的。我們現在跟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關系,我認為是高強度、高對抗的近身博弈,稍有不慎就要被競爭對手打倒。你要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盯準了市場,才可能活下來。
不管是家具企業老板還是營銷經理,都跟我傳遞過這樣的信息,說連做夢都在想,這下一步棋該怎么走。以前很多老板跟我說,他們做生意,都是人走人路,蛇走蛇路,各走各的路?涩F在行嗎?你怎么走完全要盯著競爭對手,看他怎么走,博弈的距離越來越近。做一個決策要咨詢很多同行及前輩;不管你是開一家拉面館,還是做一家時裝店,你是開一個大企業,還是做一個小門臉,都存在這種問題。
外銷企業入內
這幾年,尤其是從家具反傾銷以來,再加上前兩年的金融危機,對外銷家具企業影響非常明顯。這些廠家很快意識到不能完全依賴外銷,要雙條腿走路,外銷兼內銷,在近兩年開始做國內家具市場,于是開始產品開發、形象包裝、營銷策劃、參加展會、市場推廣等等;在中國的家具市場內突然一下子多了很多品牌,致使做了多年的國內營銷人、經銷商等對于很多家具新品牌的概念有些陌生,當然同時國內家具市場份額也被分走之一部分。
家具展會八方四起
從1998、1999年廣東初開的家具展會到現在也越辦越知名,越辦越隆重,越辦越規模;但是人流量從開始的時間范圍內越來越多卻到現在的人越來越少,為什么?一個原因:開家具展會的城市在短期內太多了:東莞展、廣州展、順德展、深圳展、上海展、北京展、沈陽展、蘇州展、西安展、成都展、鄭州展、青島展……,難怪很多來看展的人會常這樣說:這些天好累!一年時間下來,家具展會一個挨一個,國內不知道從什么時間,不知不覺的冒出這么多的家具展會,也逐漸成就了一些區域本土家具企業的品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