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前夕,國家領導人紛紛奔赴校園慰問祖國的花朵。5月25日,在古丈縣默戎鎮毛坪村教學點——毛坪小學,溫家寶總理為孩子們帶來了新書包。當工作人員遞上一個粉紅色書包讓總理給8歲的龍英俊時,他不要:“我是男生,不要這個顏色。”這情景把大家都逗樂了。“哦,忘了你是個男子漢!”溫家寶趕緊讓人換了一個藍色書包。這個富有個性的“小男子漢”接在手中,站起來給總理敬了個禮。
這則新聞最近在網上轉載很多,大家更多的是感嘆溫總理對學生的關懷以及8歲的龍英俊的可愛。而在我看來,這個事件恰恰給我們做營銷的人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教育課,值得我們思考。
總理下基層到學?赐⒆觽儯ぷ魅藛T和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當然要準備點節目,送書包大概就是其中的重點節目之一。再就是誰來送的問題,由溫總理之手一一送到孩子們手上,自然,這個書包就意義非同尋常,也能表達總理對孩子們的關懷之情。
從營銷的角度來看,這可以看成是一次節日促銷活動,“書包”就是商品,“學生”就是客戶,溫總理送書包相當于是“總裁簽售”或“明星簽售”活動。“總裁簽售”自然機會難得,一來代表廠家讓利,一來說明讓利優惠幅度之前所未有,所以有需求的消費者會抓住時機,如果是知名企業家或者請個明星一起簽售效果自然更好。
工作人員遞上粉紅色書包讓總理送給龍英俊時,卻遭到了拒絕。按照傳統眼光來看,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總理親自免費送書包給你還挑三揀四,全國十幾億人,多少人一輩子連見上總理一面都難啊。工作人員也沒錯,這是免費發放的,是白送的,所以就這些書包,大家都一樣,隨機發放,發完即止。
再換個角度看,龍英俊同學其實是個很有思想的小朋友,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他有自己的個性化需求,不喜歡的東西敢于直接說“NO”,哪怕是白送的也不要,這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聯想到我們做銷售,很多人不管購買對象是誰,對消費者“一視同仁”, 忽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甚至根本不研究消費者,對產品亦不加分析不做結構性區分,反正我賣的就是這些東西。
這篇新聞內容也提到“溫總理去的這個毛坪村教學點,全校僅兩名老師,管了來自毛坪四個自然村寨的30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18名”。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自然不算太好,能獲贈一個免費的新書包,對一個8歲的農村小朋友來說應該是件“大喜事”,但龍英俊對第一次給的粉紅書包拒絕了,要求更換藍色的。
現在的促銷活動,送贈品是必上的節目內容,而在很多人眼中,“贈品”的角色更多的是被看成了無關緊要的配角,認為反正是白送的,有總比沒有好。其實不然,在消費者眼中,“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贈品也很重要。只要我們真的站在消費的需求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就很簡單了,“贈品”也代表商品的一部分,所送的“贈品”也是品牌文化和理念的重要體現。
一個8歲的農村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需求,都敢于對不喜歡的東西說NO,而我們每天服務的都是具備豐富生活閱歷,具備很強的信息收集能力的消費者,他們越來越理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需求也越來越個性。同樣,龍英俊小朋友現在8歲,10年、20年后,龍英俊們就會逐漸成為社會發展和消費市場的主流群體,那時候的市場格局又會是怎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