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西寧市民劉艷看到“最瘋狂家裝套餐組合只要27900元”的廣告單后與某廣告裝飾公司簽訂了套餐合約。廣告顯示:套餐包含全房墻面漆、名品木地板、名品瓷磚、實木門、豪華浴室柜(浴室柜裝修效果圖)一組、名品坐便器、門鎖、合頁等內容。裝修結束,劉艷傻了眼,墻上到處是一米多長的裂縫,瓷磚縫隙可以插進打火機,櫥柜一塌糊涂,所謂的豪華浴室柜不見蹤影。
在省消協調解下,裝修公司答應補償6000元。但裝修公司不但不執行,反而發短信、打電話辱罵恐嚇劉艷,將劉艷打得頭破血流。2013年春節后,劉艷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在法庭上劉艷得知,家中裝修是否履行合同需要做司法鑒定,費用高達兩萬元。而她所提供的家中照片、合約等證據不能作為有效證據,第一次開庭無果而終。
消協沒有執法權,調解不成要走司法程序,但法律上還有一些空白之處,導致消費者維權艱難。第二次開庭就要開始了,法院、消協、媒體正在積極幫助劉艷找新的突破點。
新房裝修選擇裝修公司時,應該計算好所有購買物件的費用,請列好清單,便宜沒好貨。只有一些品牌衛浴或品牌家裝公司在周年慶或終端促銷活動時候,才會發出超值的套餐。家居是大宗商品,且屬于一次性消費,有實力的公司才真正為消費者考慮。目前,家裝糾紛還沒有出臺法規維護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