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租房的“凹地效應”值得叫好

      / by 西安日報 瀏覽次數:

        日前,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西安通過收儲社會閑置房源,提供租房補貼等方式,為城市低收入人群解決住房難題的做法。這個做法,贏得了廣泛的稱贊。(5月6日《西安日報》)

        近年來,隨著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一些拆遷戶到手的住房出現了閑置的現象。西安市政府把這些房源收儲起來,并與房主一次性簽訂8到10年合同。其間房主享受免征營業稅、中介費等優惠政策。而對這些房子,政府以略低于市場價出租給低收入人群,同時給予租戶每月每平方米5元、最多不超過300元的補貼。目前,西安市已經收儲了1萬套這樣的房子,今年還計劃再收儲2400套房源,作為公租房,讓更多的低收入百姓享受到政策的福祉。
        政府以較高的價格租進,然后以較低的價格租出,另外再以每平方米5元補貼租戶,這種看似“傻氣”的舉動,卻贏來了廣泛的贊賞。你贊這是共享改革紅利,他夸這是執政為民,總而言之,它給低收入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以大學畢業生小張為例,他每月工資收入1000多元,如果將其中一多半用于租房,生活困窘可想而知。但是享受這項政策以后,扣除政府補貼300元,他每月只需450元就能租到一個像樣的房子。
        除此之外,我以為這項惠民政策,還有另外兩個十分顯著的益處。
        其一,它有助于遏制房價,是對樓市宏觀調控的支持。想想這些年,除了投機投資性購房推高了房價以外,低收入群體的“剛性需求”,也是房價的重要推手。當這些“剛需”能被大量“公租房”、“廉租房”加以稀釋的時候,剛需就不會那么急迫。樓市的“野馬”也會因失去市場,不再那么狂奔不止了。為什么中央要求各地以近乎“軍令狀”的形式開工保障房(經適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建設,其深意也在于此。
        其二,人才流動,也遵循“凹地效應”的原理。所謂“凹地效應”,又稱“凹地聚集效應”,是指某個地方因具有某些優勢、特點,從而對某些事物產生一種特殊引力,導致這些事物向此聚集。比如投資流向,比如就業崗位,比如宜居環境等等,都有這種“凹地”的效應。凹地的結果,自然是人才的聚集;而人才,又是所有競爭力中的核心,是世間最為寶貴的因素。它能使一個地區或者一座城市,具有海納百川的大氣。顯而易見,西安推出的這項政策,就能有效解決“夾心層”的住房困難,讓西安成為一座充滿溫情、引人向往的城市。你看這一項惠民政策的諸多實效,還有吸引留住人才的價值,難道不值得為之叫好嗎?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