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公布,廣州沙面名列其中。消息甫一傳出,廣州有規劃專家在微博痛批“沙面淪落”,直指廣州文物保護不力。其還透露,沙面保護規劃獲批之時,白天鵝賓館險些遭拆,所幸提案未被規委會通過。
這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由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自2008年啟動至今,已評選出50條歷史風貌保護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此次入選的街道,除廣州市沙面街外,另有廣東省珠海市斗門舊街、梅縣松口古街等9條老街入選。
“沙面和外灘是中國第一批以近代建筑為特征的文保單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怎么能夠與三坊七巷、松口小鎮放在一起?”在微博上,城市規劃師、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袁奇峰直嘆“沙面淪落”。他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直指沙面保護不力。
袁奇峰透露,沙面保護規劃做好后十年都沒有審批的動力,最后這一規劃得以批準,目的是為把白天鵝賓館從保護區“摘出去”,以便蓋新大樓。“好彩規劃委員會發飆壓住了這個提案,險過剃頭哇”。
他的一席話引起網友對于文化保護規劃的熱議。網友@漂流瓶liouhuei認為,各地各種保護規劃編了很多,批準的沒有幾個,并質疑政府既做了表面文章,又握有最大的自由裁量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