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涂料行業這片“紅海”當中,通過二十幾年的拼搏,目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一大涂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距離涂料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進口涂料占我國整個涂料行業的一半以上,國內的涂料企業都在努力進行技術創新,力圖進行涂料的本土化,進口涂料嚴重蠶食國內涂料品牌的利潤,因此國內涂料企業希望以本地化的產品來對抗進口涂料,維護民族涂料品牌的利益。我國涂料行業發展更為合理,尤其是產能上,布局更加合理,更高服務不同地方的消費市場,涂料制造市場與消費者之間距離更小,更貼切。
當前我國涂料行業要做的便是從涂料大國發展為涂料強國,這就要立足于產品的價格、價值及品質。從涂料大國到涂料強國,最重要的還是技術創新,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實現這一跨越,而提高產品質量是我國涂料行業的方向所在。
和全球涂料市場相比,我國涂料市場發展空間有著明顯的需求上升趨勢,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的狀況下,汽車、家具等行業飛速發展,涂料產品的年消耗量逐步增加。
近幾年,我市櫥柜賣場急速擴張,面對國家強力的地產調控和疲軟的市場需求,賣場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櫥柜行業得進行新一輪的洗牌。
現狀:
招商成難題經銷商撤場
2011年聚信美家居開業,僅一個月的時間,500個鋪面銷售一空,現在招商卻成為不少賣場最頭疼的問題。
不少賣場開始在租金和優惠政策上做文章。居然之家西南分公司總經理張宗榮透露,相對于前幾年,今年居然之家的租金沒有調整。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賣場甚至下調租金,并給予商家免租期優惠。
賣場的自救行為效果并不明顯,在一些成熟賣場中,某些品牌經銷商面對巨大的經營壓力,甚至關店、撤場走人。“我在這里銷售算是不錯的了,上個月也只賣出去3萬元,去掉人工、水電費,肯定是賠錢。”經銷廣東實木家具的高君女士介紹。她還告訴記者,其所在的樓層,原有12家店,現在已經搬走了8家。
目前各大賣場雖未出現大規模撤場潮,但有賣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房地產調控不放松,家居賣場經營業績仍會下降,到時經銷商的日子更難過。
原因:
市場緊縮是根本
從中國家具協會了解到,今年1~4月國內家具銷售數據保持了同比近18%的增長,但增長數據在逐年下降。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重慶家具協會會長趙可平認為,作為對政策和房地產市場依賴度較強的家居賣場,目前處于緊縮狀態,如果國家政策不變,這種情況至少還要持續1~2年。
在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各個家居賣場客流量相比往年有大幅度的縮減。張宗榮認為,近兩年重慶家居賣場急速擴張,供應過于旺盛,賣場也就陷入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主城就擁有大小近30家家居賣場,總面積達到近300萬平方米。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主城九區700萬人口計算,幾乎2個人就有1平方米的家具賣場。”
“隨著家居賣場店面數量、規模迅速膨脹,重慶地區的賣場配置目前已經相當完善,從賣場規模來講,已經過剩了。”重慶市家具協會秘書長李成達說。
對策:
苦練內功+戰略轉型升級
在全行業面臨困境時,家居賣場開始自救行動,從模式的轉變到渠道的變革,從多元化的發展到試水電子商務。
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業內相關人士都表示目前家居行業的營銷模式“很受傷”。呂航表示,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家居賣場的促銷內容也呈現出高度同質化,拼來拼去只不過在拼價格。
低價促銷招徠人氣的背后,卻需要賣場讓出高額租金來補貼品牌的折扣,極大的壓縮了賣場的利潤。“賣場一定要有自身的營銷創新,避開傳統營銷模式,推出特色營銷模式。我們目前正在努力終端渠道下沉,由賣場牽頭,組織經銷商抱團出擊,與房地產開發企業合作,搶占市場份額。”呂航說。
居然之家西南分公司運營管理部副經理徐菡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服務也逐漸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內容之一。
電子商務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是不少家居賣場非常看重的渠道補充。今年年初,紅星美凱龍與家居電子商務平臺新浪家居達成戰略合作,在重慶聯手打造一個全新商業模式的家居電商線下體驗館,該館目前已確定落戶重慶紅星美凱龍南坪商場。紅星美凱龍集團總裁助理,京滬西南大區總經理王偉向媒體表示,紅星美凱龍一直在尋找一個好的契機進入家居電子商務領域,將實現實體和網絡的聯姻,線上與線下優勢互補,打造家居流通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