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房價“零增長”調查 行政調控的假象?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10月份房價統計數據表明,北上廣深房價同比漲幅超過20%,除了溫州房價同比下降外,就只有鄭州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與9月份持平,實現“零”增長。
縱觀鄭州的2013年樓市,前半年房價漲勢“勢如破竹”,漲幅屢屢在中部6省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后半年卻突然轉向,連續兩個月在6個城市中排倒數第一。
但是,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鄭州房價可能并非真降,而可能是“假摔”。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認為,目前鄭州樓市仍是供小于求,且土地市場勢頭高昂,過多行政手段干預房價,明年或出現報復性反彈。
市場未見降價樓盤
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鄭州新建商品住宅各月環比漲幅分別為1.4%、1.6%、1.9%、1.6%、0.9%、1.1%、1.7%、0.8%、0.2%,直至10月份的0%,連續4個月,漲幅“大跳水”。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前半年,鄭州房價可謂漲勢洶洶,即使在4月,“國五條”出臺的第二個月,鄭州房價漲幅已在全國70個城市中位列第7,只是,這種形勢一直持續到下半年,在8月份突然收斂,而后開始三連降。
而11月初,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公布的10月份鄭州市區房地產市場數據也顯示市區商品住房銷售5933套(間),環比下降1.58%,較去年同期降幅達25.82%,銷售均價為7401元/平米,環比下降2.12%,每平米比9月份降了160元。
鄭州房價真的
已經出現“松動”了嗎?
11月9日萬科城在鄭州全城矚目之下開盤,近2000套房源在短短3個多小時內被搶售一空,創造了鄭州樓市上又一開盤奇跡;11月16日,開祥·御龍城一期二批56-167平米城市公園華宅一開盤也火爆遭搶,所推出的房源已所剩無幾。
而記者從鄭州市房管局獲悉,鄭州市9月份執行了升級版限購,符合買房資格的人大大減少,但市場上仍有大量剛需。
“鄭州房價今年的表現的確很奇怪。”一位鄭州房地產業內人士如是說。
此外,多數受訪市民甚至質疑數據的來源,“現在市場上只見漲價樓盤,不見降價樓盤,這‘零增長’是怎么算出來的?”
記者搜索了鄭州市部分區域內的樓盤價格發現,在熱點樓盤中,中州大道與農業路附近一處在售樓盤均價在9500元/平米左右,每平米比9月份漲了200元到300元,鄭東新區東風南路與永平路附近的一處樓盤,均價也已經達到10000元/平米,每平米也比上個月漲了400多元,此外,惠濟區、高新區、經開區7000元/平米左右的樓盤雖然不少,但在10月份都未有降價的舉措。
行政調控的結果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為控制房價,鄭州市自9月1日起實施五大控房新舉措,包括:控價格,使房價實現“零增長”;抑投資,持居住證3年以上的外地人限買1套房;增投放,年底前新投放300多萬平米商住房房源;增土地,年底前新投放住宅用地6000多畝,以及強監管,144平方米以上住房封頂方能申請預售。
按照新政策的要求,企業需重新申報未售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部分開發商目前仍處于住房價格調整階段,尚未完成調整和申報,因此造成暫時無法銷售。也就是說,10月份,一些網簽房源的銷售價格還維持著去年或者前年的水平。
據了解,國家統計局的計算方法充分考慮整體產品供應的結構性,采用的鏈式拉氏公式計算的是價格指數的環同比而不是價格的環同比,其數據相對要緩和得多,所以,它體現的“零增長”,更多的是一個長遠的走勢。這也是鄭州10月份房價停漲的原因之一。
上述鄭州房地產業內人士之所以質疑鄭州10月房價“假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土地市場傳導而來的熱度持續高漲。
記者了解到,10月份,鄭州市區累計掛牌出讓了24幅地塊,總面積為823.71畝。其中,普通商品住房用地8塊,面積為310.98畝。從成交結果來看,其中5幅地塊溢價成交。其中3塊地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一塊地位于惠濟區,另兩塊位于鄭東新區。另外2塊為非住宅用地,其中位于鄭州經開區的48.7畝商務金融用地,溢價200萬元成交;位于龍湖副CBD的一塊住宿餐飲用地,面積14.67畝,建筑限高120米,容積率大于6.5小于7,起始價為1688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27880萬元,溢價65%。
如今,很多購房者看到鄭州房價環比“零增長”后感到慶幸,認為在鄭州買房將更容易了。但上述房地產的業內人士認為,“事實恰恰相反,過多行政手段干預房價,明年或出現報復性反彈”。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鄭州房價同比上漲12.5%,漲幅位于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第一。比較鄰近的其他城市的數據,合肥10月份同比上漲9.1%,武漢為11.3%,南昌是10.1%。很顯然,這個漲幅著實不低。(見習記者宮富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