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想住70年?專家稱中國新建建筑壽命不超30年

      / by 網易家居綜合 瀏覽次數:

        新房還想住70年?做夢!專家稱中國新建建筑壽命不超30年,不及英國1/4。

        怎么?現在好不容易攢夠首付買了新房,打算住上個一輩子,好歹70年后才收回去吧,做夢吧!專家稱中國新建建筑壽命不超30年,不及英國1/4。沒準到時候不是使用期限屆滿,而新房已經自己倒了。

        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居民樓如麻將般突然倒塌。幾天來,種種疑團縈繞在公眾心頭:究竟是設計施工時就埋下“苦果”?還是使用不當所致?鑒定為C級危房為何在隔天就粉碎性倒塌?

        徹查原因、深究責任無疑是當務之急。而同時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各地城市化建設提速,大批樓房密集建成。如今,許多樓房的建設年齡已經陸續達到20年、30年。有人擔憂,一些城市良莠不齊的建筑進入“質量報復周期”。那么,這些建設時間超過20年的老舊樓房,到底存在哪些隱患?

        “80后”“90后”樓房頻成事故主角,建筑實際壽命與設計目標距離較大

        雖然此次事件調查尚未得出結論,但人們發現,近年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建設的樓房頻頻成事故主角:

        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莊市一座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二層樓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難;

        2009年9月5日,寧波市錦屏街道南門社區的一幢5層居民樓突然倒塌;

        2012年12月16日,交付20余年的寧波市江東區徐戎三村2幢樓發生倒塌,造成1死1傷;

        2013年3月28日,浙江紹興市越城區城南街道外山新村,一幢四層樓的民房倒塌。據稱,這幢房子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

        2013年5月,福建福州市一棟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建筑突然坍塌。當地部門稱,由于大樓樓體陳舊,正在進行裝修……

        按照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的規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為50年到100年。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實際壽命與設計通則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負責人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卻只能持續25-30年。”

        相較之下,英國建筑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

        怪不得人家英國的公寓動不動就上億的賣啊,原來是能住100多年啊!年均才多少錢啊你算算!

        誰縮短了房屋的壽命?

        究竟是誰縮短了房屋的壽命?杭州土木建筑學會副秘書長陳旭偉認為,需要從規劃設計、建筑質量和實際使用三方面進行評估。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后,為了解決老百姓住的問題,很多地方確實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陳旭偉說。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由于規范標準體系跟不上建設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來不及學習建筑常識,就從“稻田”直接上了腳手架。加上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此外,考慮到建筑成本,當時一些結構應該采用鋼筋和水泥的地方或減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漿代替水泥砂漿使用,也會嚴重影響房屋質量和使用壽命。

        采訪中,有的業內人士指出,除了規劃設計和建筑質量以外,建筑壽命長短很重要的一方面,取決于住戶的態度和方式,即人們能不能呵護已經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樓”。

        在我國,破墻開店、野蠻裝修屢見不鮮,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隱患。浙江中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建筑師吳正群指出,磚混結構是一種“免疫力”很低的結構,往往看起來很強壯,但內里已經千瘡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墻再重新填回去,也虛不受補,因為結構性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爛尾樓就是典型的例子,不知道這棟吉林怪樓算不算有隱患的樓呢?可里面住了好多人呢!天了嚕,不會有一天也會倒下吧?

        2014年4月1日,吉林省吉林市長春路臨江廣場附近有這樣一個奇怪的樓宇,外形酷似帆船,下半截完全封閉,上半截正常有居民居住。

        “樓房安全一分鐘都不能等”

        “步入新世紀,隨著建筑水平的提高,如今城市中的大部分商品房,已采用抗震性更強的框架結構。但‘80’‘90后’的民居還大量存在,很多老百姓住在這些房子里。”

        吳正群指出,為防止身邊有更多“老樓”提前壽終正寢,各地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對所轄城市的老舊樓房進行全面普查和徹查。同時,對沒有維護價值,抑或是妨礙城市規劃建設的危樓,采取外遷安置居民的辦法,并通過拆遷補償,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

        作為一個有27年從業經歷的建筑設計師,陳旭偉也坦言,交付使用二三十年的房子,所有權可能都幾次易手,結構是否動過也不得而知,普查難度非常大。

        2012年,香港就曾推行強制驗樓計劃,其中清晰界定了私人業主與政府的責任:政府監督不能缺位,業主作為樓宇的產權人也要對建筑負起保養、維修之責。專家建議,施行強制驗樓刻不容緩,各地政府宜早日推出適合本地情況的“強制驗樓計劃”。

        “樓房安全一分鐘都不能等。”陳旭偉說,再難也要逐步建立檔案,不僅是建立建設成果的檔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檔案。“政府應逐步加強社區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在老舊小區,應該社區跟物業聯合起來,對樓房加強監督。”

        廢話,我也知道樓很危險不能住啊,可是黑心的房地產商騙了錢又害命,外圍的地都沒有了,怎么保證我自身安全啊?不然住什么下水道好啦,至少不會塌吧地面?

        Remus通過下水井蓋進入自己的小窩,為了防止漏雨,他在入口處鋪了一層塑料布。在他狹小房間的“天花板”上,掛著一個破舊的兒童玩具。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