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家標準規定一塊實木地板上直徑小于2毫米的蛀孔最多不能超過5個,但是,市民鐘女士所購譽豐牌橡木地板,一塊就有30多個蛀孔。5月12日,青年報“老羅幫你忙”互動維權欄目熱線記者現場采訪后,譽豐地板方面承諾退貨,并設法消除給鐘女士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
地板不滿意卻難退貨
今年2月19日,在“一起裝修” 浦東展覽會團購現場,鐘女士簽約購買100平方米譽豐牌黃紅色橡木實木仿古地板,當時約定地板價格為250元/平方米,簽約時付了200元定金。之后,雙方進一步協商,將地板價格增至279元/平方米,購買數量減為88平方米。
鐘女士給青年報“老羅幫你忙”互動維權欄目熱線記者出示的圖片顯示,譽豐地板方面給她提供的樣品地板表面為花紋。而譽豐地板送貨上門后,她驗貨時發現,地板名稱非原來所約定的橡木,而是白櫟;地板表面紋路也非原來所說花紋,而是近乎直線的紋路;最讓她不滿意的是,一箱共計12塊地板中,有一塊地板表面有30多個蛀孔。
鐘女士隨后與譽豐地板方面協商退貨等善后事宜。協商中,商家稱白櫟就是橡木,蛀孔為正常現象,一句“只有買錯,沒有賣錯”讓糾紛不但沒有得以解決,雙方矛盾還進一步深化。鐘女士還被商家調查后反映至工作單位,影響了正常工作。
橡木可以等同于櫟木
白櫟是橡木嗎?記者咨詢某知名品牌地板商負責人張先生時,對方說,橡木是白櫟俗稱,但是,對于非專業的顧客,為防止后續交易發生糾紛或誤會,也為了操作更為規范,簽訂書面購銷協議時,最好寫成白櫟,若不這樣寫,也應該在簽訂購銷協議前向顧客說明。因為俗稱中的橡木,除了白櫟外,還有紅櫟。其中,白櫟出廠價就超過300元/平方米。
如同張先生所說,國家質監總局于2002年5月1日實施的國家標準GB/T18513-2001《中國主要進口木材名稱》中也解釋,橡木為櫟木的俗稱,可以等同于櫟木,廣泛分布在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等北溫帶及熱帶高山地帶,有白櫟、紅櫟等350多個品種。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木地板專業委員會2003年發布的《中國市場常見木地板規范化商用名》也有類似解釋:紅櫟、白櫟、柞木等殼斗科櫟屬木材,“商用名”一欄中均為“橡木”。
有關權威資料還解釋,作為一種天然的木制品,橡木地板由于橡木產地、日照、氣候、土壤等各方面條件不同,其木材的色澤也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木材剖鋸下來的板材,由于剖鋸的位置不同,顏色深淺、木材紋理也不會相同,故橡木地板客觀上存在色差和花紋不均衡的現象。
國標要求蛀孔少于5個
記者在鐘女士家現場采訪時發現,一塊地板上的蛀孔確實有30多個,其中,肉眼觀察蛀孔直徑達到2毫米的蛀孔有十來個。
鐘女士向記者出示的一段錄音中,自稱譽豐地板營銷部的工作人員陳女士與其交涉時多次稱:一片地板有蟲眼屬正常現象。而上述接受記者咨詢的某知名地板商負責人張先生則稱,白櫟極少有蟲眼現象,如果有,生產廠家應盡可能把好檢測關不予出廠,尤其不能讓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地板出廠。
記者查詢GBT15036-2001《實木地板國家標準》發現,實木地板“外觀質量要求”一欄從三個等級對蛀孔做了明確規定:優等品不能出現蛀孔;一等品不能出現5個直徑在0.5毫米以下(包括0.5毫米)的蛀孔;即使是一般的合格品,也不能出現5個直徑在2毫米以下(包括2毫米)的蛀孔。
譽豐地板愿意退貨
采訪中,記者聯系譽豐地板有關方面負責人王女士,王女士否認向鐘女士說過“只有買錯,沒有賣錯”,她認為“公司其他人也不會對顧客說這樣的話”。
對于鐘女士所反映地板紋路與購買前樣品不一致的情況,王女士解釋,地板紋路由木材天然材質決定,實際送貨產品與樣品出現差異在所難免,非公司有意而為之。出現這種差異后,顧客可以將自己不喜歡的紋路地板鋪于床下、柜子下面等隱蔽地帶。
而對于鐘女士反映的地板蛀孔現象,王女士解釋,公司生產的地板出廠前都要進行檢測,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地板不會進入市場銷售。接到鐘女士投訴后,公司已對廠里生產、檢測等環節作了全面調查,調查發現,鐘女士所購地板出現的蛀孔現象,為檢測人員疏忽所致。接下來,公司將配合鐘女士作退貨處理,并進一步嚴格地板出廠前檢測環節,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采訪中,記者將張先生所說橡木地板出廠價高于300元/平方米情況告訴王女士后,王女士解釋,向鐘女士銷售的地板價格之所以低于300元/平方米,是考慮到其工作身份,后來,矛盾發生后,由于鐘女士想利用工作身份來解決雙方糾紛,才進一步調查到鐘女士工作單位,并向其單位反映。
鐘女士則稱,當初定地板價、改地板價前,都沒有說出自己工作性質,在發現地板蛀孔現象后,為了證明自己沒有亂說,才說出自己工作性質加以佐證,而即使說出了自己的工作性質,也沒有說出自己具體的工作單位。其工作單位被譽豐地板方面調查出來后,單位領導專門找過她,給其工作造成了不利影響。
記者采訪后,譽豐地板王女士明確表示,退貨的同時,將向鐘女士所在單位領導說明有關情況,盡量消除此次糾紛給鐘女士工作所造成的不利影響。(作者:羅水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