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廣州建博會是個交易平臺的話,那上海廚衛展覽會就像是企業的形象展示會,能夠充分展示企業與品牌的外在形象。
新一屆的上海廚衛展在上海隆重落幕,作為國內廚衛行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上海廚衛展可謂是國內外行業品牌巨頭的聚集地。各企業每年都削尖了腦袋想要往里擠,還要想盡辦法擠個好位置。參與上海廚衛展的企業每年都呈不斷上升趨勢,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集成吊頂的參展企業卻逐年遞減。
據九正建材網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參與上海展的吊頂企業平均每年只有3家,2013年更是減少到了1家。但是,今年卻出人意料地增加到了7家。雖然相比廣州展平均每年的20多家來說還是相對有點少的,但總體上我們似乎看到了上海展的吊頂館熱鬧起來了,不知明年還能否保持這種狀態,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如果說廣州建博會是個交易平臺的話,那上海廚衛展覽會就像是企業的形象展示會,能夠充分展示企業與品牌的外在形象。我們都知道,嘉興是集成吊頂的一大生產基地,并且緊挨上海,而且上海的展位價格相對于北京、廣州要低些,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家門口的展會總是不被集成吊頂企業重視反而扎堆往較遠的廣州跑呢?
一、企業急于求成 參展以招商為主要目的
其實集成吊頂企業不熱衷上海廚衛展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參展效果不佳。上海展作為廚衛展,是廚衛領域的行業專業展會,但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在潔具、陶瓷、廚電等,集成吊頂難以成為主角。因此集成吊頂企業在廚衛展上招商的目的很難成功實現,而他們大部分又急于求成,一次沒有看到效果,于是對于下一次的參展自然也就“不感冒”了。再者,集成吊頂目前還處在招商階段,處于發展期,所以對于這種“不對胃口”的展會,投入和產出無法達到正比的,自然會望洋興嘆。
二、參展多跟風 馬太效應明顯
眾所周知,上海廚衛展比較有針對性,展出的多是廚衛類的產品,廚衛類的產品在展會上形成的影響力不可小覷。而集成吊頂在上海廚衛展的參展商從一開始的為數不多到之后的逐年遞減,難以在廚衛展上形成一定的氣候,也就不具備一定的影響力。而參加廣州展的集成吊頂企業每年都保持在20家以上,見到同行都參展了,其他吊頂企業也坐不住了,久而久之,眾人就將這場盛宴當做是集成吊頂新品首發和獲得行業最前沿資訊的聚集地,四面八方的意向加盟商也就自然聞“展”前來。企業由此也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做足各方面的功課從而吸引更多的觀展者,集成吊頂在廣州展會的影響力也就愈發壯大。
三、行業發展未成熟 易被其他類產品光環所掩蓋
集成吊頂行業在06年左右起步,還處于萌發期,企業自身還未完全成熟,行業也還不成熟。相對于其他建材衛浴產品,集成吊頂還達不到社會性的行業,因此受到的關注度還不是很大,有很多人對集成吊頂還沒有概念,甚至沒有聽說過。上海廚衛展展出的主要是潔具類產品,觀眾們也都是沖著這類產品去的,因此很容易把集成吊頂忽視了。而廣州展是一場大型的建材展會,展出的品類較多,不像廚衛展一樣具有針對性,也不易被某個類別的產品光環所掩蓋。
四、多方權衡 諸多建材企業首選廣州展
時至今日,展會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從眾多建材品牌趨之若鶩地參加廣州展中就可見一斑了。廣州展作為一個大型的交易平臺,無論從展出規模或客流量上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亞洲建材行業第一展,人氣爆棚的現場總會伴隨著更多的商機和更高的成功率,在這一方面,上海展會就相對遜色不少。因此集成吊頂對廣州展會也是欲罷不能。從時間上看,七月正是建材行業傳統的銷售淡季,因此,發布新品或招商就會成為這一季的主旋律,在這個時間點上,集成吊頂企業更愿意參展。從企業自身來講,展會是一場需投入時間、精力和財力的雙刃劍,因此,更多的企業愿意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力集中到某一次效果最佳的展會中去,綜合展會的優勢,廣州建博會就是他們的首先。
綜合以上諸多原因,上海展對于集成吊頂企業的吸引力遠不及廣州展。但是今年上海展吊頂企業參展數量從1到6的劇增,讓我們難免眼前一亮。隨著企業對于品牌建設的不斷重視,上海展對于吊頂企業會從冷饅頭變成香饃饃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