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家居賣場受大環境的影響,部分面臨著被收購和被拆遷的窘局。但有些已開始積極謀求轉型,比如紅星美凱龍開設特色體驗店,增加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粘性;比如集美家居著重線上線下接軌,選擇與“我愛我家”線上運營平臺合作;比如宜家結合地產、餐飲、影院等服務業,試圖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它們不僅僅通過開店收租獲得短期安穩,它們在尋求多元化之路上,為消費者探索更便利的購物方式,以營造更好的購物體驗。
關鍵詞一:體驗
關鍵品牌:紅星美凱龍、宜家、美樂樂、實創
關鍵數據:2014年春節之后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首次同比、環比均有所下降。但家居賣場龍頭企業的擴張依然在延續,此前居然之家就宣布,分店數量將會從現在的70余家增長到近百家。除此之外,紅星美凱龍、香江集團都在籌備大面積擴張。
關鍵事件:
事件A:2014年紅星美凱龍成功開業29個商場,并且開啟“百城時代”,意味著紅星美凱龍正以“城市群”戰略引領國家新型城鎮化。
事件B:2014年末,宜家將在韓國開設第一家門店,并在2020年擴展到5家店。
事件C:今年年中,美樂樂首家大型體驗館又將在成都開業,面積超過5500平米,再造國內家具電商界“第一店”。
事件D:實創在北京十里河建材街擁有自己的體驗店,各種家居品牌在此得到整合,該體驗店已經成為實創的“裝修第一站”。
行業判斷:
趨:家居賣場的增加無疑為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消費者可以在這里同時選購各類所需建材,節省了不少時間與精力,可謂是消費者的福音。伴隨著經濟大環境形勢的利好,消費者對于家居賣場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家居體驗館的興起便是順應了家居市場的大環境。
判:家居體驗館的出現有其極大的優勢,它作為一種視覺營銷,可以讓消費者在真實的環境里感受家居裝修的效果。但是隨著很多商家都開始轉向這種新的家居體驗模式,在打造家居體驗館的時候不能單純地將裝修風格可視化,而是要融入自己的一些特色,才能在眾多家居體驗館中脫穎而出。
關鍵詞二:多元化
關鍵數據:今年上半年,家居賣場擴容的勢頭可謂迅猛如虎,從集美家居盧溝橋店到居然之家大興店,再到靚屋燈飾城北五環店、吉星德億家居廣場……雖然城外誠家居依舊保持著單店的特色,但也在6月新開了國際家居館和紅木樓。
關鍵品牌: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香河采購中心、家和家美、宜家家居
關鍵事件:
事件A:11月份,居然之家攜手意邦在上海計劃80余萬平方米的“居然之家意邦家居博覽園”。據介紹,與傳統的家居大賣場不同,居然之家意邦家居博覽園是一個家居建材總部經濟綜合體,未來還將引進五星級酒店、Shopping Mall,覆蓋工程采購、零售、國際貿易等多個商業領域。
事件B:紅星美凱龍也將會整合渠道資源,如合作伙伴北京設計周、天津設計周、保利拍賣等機構助力品牌推廣,并舉行設計師單品、設計師群落展覽、個性化家居拍賣會等活動助力營銷。未來,紅星美凱龍還將把這種模式在其他城市推廣。
事件C:10月1日,矚目已久的全球家居CBD香河采購中心即將解開神秘面紗。作為被稱為“北方家具之都”的香河最大的家居賣場,全球家居CBD香河采購中心將以“品牌大聯盟”的全新模式,為環京區域的消費者提供價格最優、款式最新的各類家居商品。
事件D:家和家美也不斷開創了多業態經營形式,先后開辦了天王星娛樂城、小武基汽車配件裝飾市場、家和家美國際酒店用品市場、全聚德烤鴨呂營店、串珠市場等。
事件E:6月4日消息,由宜家集團參與成立的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正式宣布,其在中國的首家超區域購物中心將于今年6月末正式投入運營。
行業判斷:
趨:從家居行業內的多元化到跨行業的多元化,眾多企業都在用實際行動展現著多元化發展的魅力,似乎“術業有專攻”已漸漸在家居賣場行業“失靈”。在經營家居的同時,也致力于在另一行業開花結果,“跨界”讓家居行業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奇態。
判:一個行業能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是一家家企業、一個個企業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實時更新,這也會反哺家居企業向多元化之路邁進。
關鍵詞三:危機公關
關鍵數據:2014年于家居行業顯然應驗了“流年不利”這一詞。從所謂的高管離職潮到年中的家居破產潮,各種潮起潮落,各種風起云涌。此前,皇朝家私、捷豐家居等居企業相繼被曝出業績嚴重下滑,家居企業的日子似乎越來越不好過。到了6月中旬,據業內媒體報道稱,深圳家居巨頭之一的華源軒正在申請破產。
關鍵品牌:宜家、集美、紅星美凱龍
事件A:北京時間5月3日凌晨消息,據美聯社報道,宜家(IKEA)正擴大其兒童壁燈全球召回行動的規模,從原來的2300萬個增至大約3510萬個,因為壁燈電線可能纏住嬰兒,構成窒息風險。
事件B:10月22日,家居賣場老字號集美家居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現場公布了一條“懸賞令”:顧客在集美商場消費,售前、售中、售后如發現廠家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出現問題,可第一時間向集美商場投訴,經商場確認確屬廠家或商場管理人員責任、違反集美管理與質量服務承諾,集美對投訴者給予一次性的獎金500元
事件C:紅星美凱龍號稱能提供“家居一站式購物”,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縮水逾兩成,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也同比下滑12.6%。
行業判斷:
趨:隨著國內規模化的家居賣場遇到發展瓶頸,企業家們將倍感吃力。市場競爭總是無情的,企業一旦出現重大失誤,很可能在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中轟然倒塌,令數十年經營的成果化為泡影。
判: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對于風高浪急、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來說,家居企業只是一艘艘在海面上漂泊的小船,隨時有翻船沉沒的危險,即使船大到足以經受住海上風暴最猛烈的肆虐,一旦在結構上、燃料上出現問題,或者受到別的船撞擊,大船照樣可能沉沒。
關鍵詞四 戰略合作
關鍵數據:今年下半年,在廣州家居市場,出現了家居賣場和強勢家裝品牌共同“牽手”的情況,甚至出現二十幾家家裝公司同時入駐賣場的情況。據了解,目前在泉州,已有1-2家家居賣場有家裝公司入駐,另一方面,有些賣場也表示將把與家裝公司的合作納入未來規劃中。2014年,廣州各大家居賣場期待的市場回暖遲遲未現。與此同時,伴隨著“挺進shopping mall”浪潮的興起,少數優質定制品牌棄傳統家居賣場而去,轉而奔向諸如萬達。
關鍵品牌:集美
事件A:8月19日,集美家居與我愛我家網在北京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雙方將在建材、家具、家居等領域開展一系列戰略合作。
事件B:家居賣場內可以看到家裝公司的身影,家居賣場與家裝公司牽手合作,以爭取贏得未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行業判斷:
趨:賣場和家裝公司或家裝網間的互相借力,是促成合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家裝公司(線下)進駐家居賣場后,不僅可以分享賣場的人流,也可以在現場即時出對應方案,極大的便利了消費者,也提高了家裝公司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賣場與家裝網站合作,可以通過線上引流至線下,為最終的消費成單提供了一個渠道。
判:從家居賣場的角度而言,首先可以緩解賣場的招租壓力。其次,對家居賣場而言最大的好處是帶來人氣和銷售。
關鍵詞五 收購
關鍵數據:
紅星美凱龍雖未以28億的價格全資收購吉盛偉邦,收購細節也并未公布,但顯然以超過20億的價格收購在全國僅在長春、上海、廣州一共6家賣場的吉盛偉邦,確實耐人尋味(后據紅星美凱龍官網稱,二者將合作模式由股權收購調整為品牌戰略合作)。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秦占學說:“紅星美凱龍的收購案已浮出水面,更多的重組兼并將在未來爆發。”
關鍵品牌: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
關鍵事件:
事件A:紅星美凱龍的掌門人車建新,在2014年的開局就給整個家居行業帶來一次率性剛強的地震,在近日宣布全資收購賣場行業老三的吉盛偉邦,被譽為中國家居流通行業最大的一次整合。
事件B:居然之家,在年會上對外宣稱2014年將在全國建新店25家,加上目前已開的83家店,這讓居然之家在今年將達到108家的猛烈增長,而且未包含收編東方家園的幾家賣場。
行業判斷:
趨:賣場需要創新經營模式,小品牌在當下生存異常艱難,面臨著被收購的困境。
判:今年家居賣場競爭的激烈可見一斑,品牌號召力強、運營能力和營銷團隊好的賣場,日子貌似過得還可以,但是二三線的品牌卻難以維持下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行業的洗牌正在加速中進行,這也對二三線品牌在2015年的戰略思維、渠道拓展上提出了嚴峻挑戰。
關鍵詞六 搬遷
關鍵數據:家居賣場過剩的說法最初來源于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家居行業現狀確實不樂觀。據媒體報道,去年8月至今,北京共有12家各類家居建材賣場宣布關閉,另有5家正在準備撤場或搬遷。自2013年開始,北京興隆家居建材城、金開利德家居賣場、東方家園立水橋店、百安居橋北店、居然之家大東發店相繼陷入困境,或關門,或撤場搬遷。
環保技改已被納入政府2015年重要的議程。據悉,今年計劃實施100多項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技改項目,涉及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脫硫、脫硝、除塵等多個方面。 2014年6月27日上午,北京市啟動百項環保技改工程,這意味著政府號召并有望2015年強制企業通過技術革新,減少污染物排放,而未達標的企業將面臨強行搬遷或宣布破產的境地。
關鍵品牌:十里河家居建材裝飾市場
近日,有報道稱,十里河家居建材裝飾市場搬遷列入規劃,該商業街已經規劃重點發展古玩文化藝術類市場。原因猜測,或是因環保技改的政策或是因賣場經營不利。雖然十里河商會會長田耘稱,十里河商會與商會中的各個企業都沒有得到相關通知;但北京家居圈已明顯感到一陣響動。
行業判斷:
趨:今年,賣場的租金暴增,導致入駐賣場的家具商家紛紛表示不滿,租約一到就馬上退租,使得賣場“空巢”頻頻出現,許多賣場無力維持經營,只能關門歇業。從消費者以及企業自身出發,環保技改的政策理應引起包括家居賣場在內的行業的高度重視。
判:一二線城市,因租金過高導致家居建材賣場無法經營下去,這在2015年或將有所緩解,但如何更好地“環保”也成了包括家居賣場在內的家居企業2015年新的課題。(文/劉耀儒 王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