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外貿出口情況可以說是近三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1月21日商務部召開的2015年第一次例行發布會上如是介紹。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進出口總額4.3萬億美元,在剔除2013年套利貿易墊高基數因素后,全國進出口同比實際增長6.1%,其中,出口增長8.7%,進口增長3.3%。
“這其實是一個超過預期的成績單。”沈丹陽如是說。
從全球范圍看,2014年全球貿易預計僅增長2%左右。1-11月美國進出口增長3%,歐盟和日本分別下降0.5%和2.5%。其中,中國的出口實際增速為8.7%,全球領先。
與此同時,2014年全年出口占全球份額至少會達到12.2%,同比再提高0.5個百分點,這也是最近幾年占全球份額提升最快的一年。
外貿進入新常態
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外貿亦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沈丹陽表示,全年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在10.5%左右,這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從對外貿增量的貢獻來看,中西部地區對全國外貿的增量貢獻首次過半,民營企業也成為穩增長的主力軍,對整體進出口增量貢獻過半,高達55.9%。
沈丹陽介紹,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對整體進出口增量貢獻60.3%,貢獻率首次超過東部。東部地區進出口3.66萬億美元,增長1.6%,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85%,較2013年下降1.5個百分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外貿出口的結構也進一步的優化。
“工業制成品占出口總額的95.2%,占比連續三年提高,裝備制造業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長點,生物技術產品、航空航天技術產品、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產品等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增速均在15%以上。”沈丹陽表示。
與此同時,貿易伙伴也更為多元,條件也明顯改善,在國內工業品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的情況下,2014年,全國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下降3.3%,而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僅下降0.7%,貿易條件連續第三年改善。
不過,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看來,外貿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開始進入新常態。
沈丹陽稱,2015年外貿形勢很復雜,外需增長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與此同時,國內經濟現在進入新常態,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首先 “外部需求持續低迷”或仍將是2015年中國外貿不得不面對的大趨勢。
另外,沈丹陽稱,企業低成本優勢正在減弱,要素價格持續上漲,傳統比較優勢在弱化,外貿企業經營壓力在加大。而從貿易環境來看,中國已經連續19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2014年1-9月,國外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數量和涉及案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17%和159%。
續推自貿區
在外貿邁入新常態下,自貿區將成為促進外貿的重要手段。
以上海為例,據海關統計,2014年全年上海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8668億元,同比增長4.6%,比全國進出口增速高出2.3個百分點,自2010年以來還是首次。
上海海關副關長鄭巨剛表示,上海進出口增速反超全國,一半仰仗自貿試驗區成立釋放的“紅利”。統計顯示,2014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7623.8億元,同比增長8.3%,比全市進出口總體增速高出3.7個百分點,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26.6%,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對全市進出口總值增長的貢獻度達46.7%。
沈丹陽表示,將通過自貿區網絡的構建,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興貿易方式的發展,確保2015年的外貿仍將保持適度平穩的增長。
下一步,沈丹陽稱,商務部將繼續協調推動自貿園區的相關工作,選擇金融服務以及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做好服務業擴大開放的試點,并及時總結試點經驗,為下一步在全國更大范圍內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提供參考借鑒。
與此同時,商務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上海自貿實驗區2014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基礎上,結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新設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的需要,在制定自貿實驗區外商準入特別管理措施時,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