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在中國的陶瓷行業中一直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近年來,不少外地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打著“佛山陶瓷”的招牌,有的在佛山注冊成立一個陶瓷公司,沒有實質運營,就在廣告宣傳和產品包裝上突出“佛山制造”,有的只是在佛山注冊一家公司,不惜成本將產品運到佛山再重新包裝后流向市場,有的甚至直接假冒“佛山陶瓷”。廣東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董事長蕭華稱,去年蒙娜麗莎在山東淄博打假時就發現,那里許多工廠竟打著“佛山陶瓷”的招牌暗自生產,表示:“凡此種種,嚴重透支了‘佛山陶瓷’區域品牌的含金量,傷害了‘佛山陶瓷’在市場上的美譽度。”也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啟動“佛山陶瓷”區域品牌認證、標識與推廣工作,擦亮佛山陶瓷這塊金字招牌,從而將那些打著‘佛山陶瓷’的‘李鬼’從市場上驅逐出去,以維護佛山陶瓷的合法權益。”

據了解:“佛山陶瓷”區域品牌在經過2006年、2009年、2012年三次艱難申請后,最終于2013年獲批。但是,獲批一年多來,區域品牌的認證、標識與推廣工作卻進展緩慢,至今未能正式開展,區域商標也未能正式應用。
艱難申請的的“佛山陶瓷”區域品牌為什么推廣難呢?記者訪問市政協委員、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新明,其表示:“即使有這樣的集體商標、集體品牌,但它并沒有給市場或者企業帶來價值,因為佛山陶瓷可以說一直都沒有抱團。”
同時,市政協委員、廣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乾對此也表示,目前各個企業各個品牌在單打獨斗,集體商標未發揮應有的作用是跟市場環境有關,但也堅信未來佛山的陶瓷企業如果能成立一個利益集團,共同探討如何使用這個商標,相信進展就會很快。
近日,記者從佛山市陶瓷協會秘書長白梅獲悉,從商標的角度來說,目前“佛山陶瓷”這一區域商標并沒有完全審批下來,協會也剛剛將這一區域商標的申報材料提交給國家工商總局,進行最后的申報沖刺和地理標志認證。她說,此前被工商局認定的集體商標很有可能是“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這一商標,而這一商標僅僅只是協會商標,很難作為區域商標進行打假執法。因此拋開跨區域執法打假難度不說,佛山陶瓷這一商標并沒有法律依據,更加談不上集體商標的認證和維護,相關人員可能誤將協會商標簡單等同于集體商標。
如今,佛山陶瓷被仿冒不僅僅是“佛山陶瓷”品牌被仿,就連眾多知名企業的名稱也接被仿冒,如"蒙娜依莎"、"金義陶",這些都需要企業及時維權,并抓緊時間對“佛山陶瓷“這一品牌的申請認定工作,并通過佛山陶瓷企業的抱團推廣,相信肯定能為佛山陶瓷的明天插上騰飛的翅膀。(美家網采編部 丘利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