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蒙娜麗莎的微笑如此迷人——蕭華

      / by 美家網 瀏覽次數:

        如今身為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蕭華,曾經是中國陶瓷行業國產窯爐的開山人,他對自動化輥道窯爐的研制、改造與提升開創了國內自主生產陶瓷窯爐的先河,被業內尊稱為“窯爐大王”。 

        他率先在國內陶瓷行業實行國際化、品牌化戰略,伴隨著“蒙娜麗莎”品牌的推出,蒙娜麗莎集團華麗轉身,創造行業多個“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蒙娜麗莎主題博物館,讓陶瓷制造從技術產業延伸至文化藝術領域;建成行業第一家省級院士工作站,讓國家智力資源成為了行業轉型升級的有力保障;研制成功國內第一塊大規格陶瓷薄板,讓蒙娜麗莎成為了綠色陶瓷產業的先行者。 

        一直將創新視為企業性格的蕭華,希望未來能有更大的創新成果,引領行業快速發展,為實現中國陶瓷強國夢助力。 

        油畫《蒙娜麗莎》描繪了一位端莊秀美、溫柔恬靜的西方婦女的肖像,她的雙眸傳神而多情,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優雅的微笑。蒙娜麗莎謎一樣的微笑,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這幅畫作的作者達·芬奇一定不會想到,數百年之后,在遙遠神秘的東方,有一個陶瓷品牌正把她“神秘的微笑”帶入中國的千家萬戶。

        蒙娜麗莎新型材料集團不僅要把達·芬奇對待作品的精雕細琢態度融入到企業文化中,轉化為對待產品的要求;同時,更將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為營銷服務的核心精神,使顧客在品位生活,感受藝術的同時,享受高品質的服務所帶來的精神享受。 

        潛心研究新型窯爐,開創行業自主生產先河  

        1999年,蒙娜麗莎帶著永恒迷人的微笑,穿過地中海,走進南國溫柔的夢里水鄉——廣東西樵。她的到來,猶如“仙女下凡”,一下子吸引了眾多驚艷好奇的目光。盡管她的微笑洋溢著西方文化與藝術的濃郁韻味,在異域他鄉,在競爭激烈的陶瓷王國里,她高貴典雅的笑容能否永駐,仍是個未知數。 

        將“蒙娜麗莎”引進中國的,是一個叫蕭華的人。他種過地、養過魚、挖過沙坑、除過草……由于家境困難,15歲起就輟學養家,可謂歷盡辛苦。但正是這段苦,反倒讓蕭華心存感激,因為苦讓他學會了很多,磨練了意志。1970年,23歲的蕭華以電焊工人的身份進入村里的五金廠,一干就是九年。 

        九年后,憑著在五金廠工作積累下來的經驗,蕭華與幾個同村伙伴一同建立了仁星五金廠,但工廠效益卻不盡人意。雖是副廠長,但從財務到技術,再從業務到一線生產,他都事必躬親。在外出跑業務的那段日子里,他經常是騎著摩托車奔波輾轉于珠三角各大城市,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產品質量,簽到的訂單逐漸增多,硬是把五金廠從生死邊緣拉回了正軌。 

        正是蕭華這種認真務實、勤勉堅持的精神,為他日后進入陶瓷行業獲得成功奠定了基礎,也為他的人生軌跡定下了絕好的方向。 

        1983年,佛山石灣耐酸陶瓷廠從意大利引進了整條現代化的陶瓷生產線。這些洋設備雖然先進,但卻水土不服,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效益難以保證。憑借著對五金生產與加工的熟練,蕭華從這套意大利陶瓷生產線接觸到了陶瓷生產設備。 

        我國陶瓷生產雖歷史悠久,現代陶瓷生產裝備卻非常落后。八十年代初期引進的現代化陶瓷生產設備大都來自意大利、德國等國家。這些進口設備價格動輒百萬美元以上,并且窯爐是以天然氣或煤氣為燃料,而當時國內天然氣和煤氣生產量小。設備投入大、燃料難找、成本高,這些都成為阻礙陶瓷行業發展的因素。對于正處于急速發展期的建陶行業來說,要想滿足產能、擴大經濟效益、實現陶瓷的自動化生產,單靠引進國外關鍵設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國內企業迫切需要自主制造和研發新型設備。 

        看準了陶瓷行業會大有發展的蕭華,敏銳地捕捉到了國產陶瓷裝備市場的空白,他決心從生產核心設備輥道窯爐著手,進行研發生產。沒有任何資料,只有從事五金生產10多年的經驗。為此蕭華一邊摸索學習,一邊付諸實踐,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調試,終于迎來了國產窯爐的順利投產,而且產品質量較進口窯爐有較大的提升,蕭華也因此成為窯爐國產化的開山人之一。 

        經過不懈努力,蕭華不但開創了我國陶瓷窯爐自主生產的先河,更彌補了國外以重油為燃料的新型窯爐的空白。他所建造的窯爐,一條生產線投資只需要100-200萬元人民幣,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設備成本。燃料也易于獲得,降低了燃料成本。此外,由于新改造和研制的窯爐相比國外窯爐極大地提高了產能,使得建陶產品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

        初見成功的蕭華并未停下窯爐設備研發生產的腳步,在隨后的幾年里,他又帶領團隊不斷地對窯爐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更不遺余力地在業內大規模推廣,毫不吝于與同行分享自己的寶貴成果,蕭華也因此備受業內人的尊重,被尊稱為“窯爐大王”。然而,時至今日,每當提到這個稱號,蕭華還是特別低調,甚至會不好意思。而對于為何會萌生制造國產窯爐的念頭,蕭華的回答也很簡單——“因為中國陶瓷行業要發展”。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1998年,這一年,位于南海市西樵鎮的樵東高級墻地磚廠在佛山陶瓷行業當中率先實行整體轉制,當時的市領導考慮到蕭華對陶瓷機械的熟知及在陶瓷行業的名望和地位,力邀他入主加盟。1998年6月17日,蕭華正式入主樵東,并出任董事長。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