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建材行業協會通訊員提供)
【采訪手記】3月27日晚,簡一大理石瓷磚董事長李志林接受鳳凰網財經頻道凰家會客廳博鰲特別欄目采訪。分享參加本次博鰲論壇的見聞和感想,并針對如何看待中國制造業當下所面臨的挑戰,如何實現中國制造的產業升級等熱議話題,以及對商業、經濟形勢產生新的思考與判斷發表自己的觀點。

鳳凰網財經頻道凰家會客廳專訪現場

簡一大理石瓷磚董事長李志林先生
記者:本次博鰲論壇您參加了哪些論壇的討論?
李志林:自己主要參與的就是《頂尖會面》對話,其它的比如政商關系、代際流轉和家族傳承、城鎮化建設、自貿區建設等。
記者:在本次論壇中的所見所聞,對您以及您的企業,會帶去哪些新的思考與判斷?
李志林:通過參加博鰲論壇這么高層次的會議,讓我們更多地了解政治經濟的潮流和方向,讓我們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也可能會對我們公司發展的步驟做出適當調整。
記者:作為一家實體制造企業的掌舵人,您認為中國制造業當下所面臨的挑戰具體有哪些?
李志林:“中國制造”是一個最近大家思考和討論比較多的問題,首先,從世界經濟來說,世界經濟低迷這么久,作為以前三架馬車,中國作為制造大國以出口拉動,現在因為外圍的經濟低迷,這個馬車的力量明顯沒有那么強勁;第二,中國國內本身從高速增長轉向次高速增長,相對來說市場需求沒有以前那么旺盛,所以國內需求對制造業促進也會受到影響;第三,從我們制造業本身來說,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高速發展,其實很多行業都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以我們建筑陶瓷行業為例,設計產能大概一年140億平方米,但去年實際產量只有100億(平方米),過剩將近30%,;第四,中國經濟這種深層次改革,對企業經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環境和資源保護因素、資源保護問題、勞動力成本因素等,經營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對我們企業面臨的變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還有互聯網,互聯網給我們傳統產業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包括這次克強總理也提出“互聯網+”的問題,互聯網會讓我們傳統產業面臨更透明的市場,市場變化更快、競爭更激烈,消費者選擇的也權利越來越大……這些都是我們傳統制造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記者:與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已經逐漸喪失在資源與用工上的成本優勢,如何實現中國制造的產業升級?
李志林:首先,自己的經營觀念要做一些調整,因為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都是經過以前改革開放快速發展過來的,其實是國家的發展給了我們機會,在那個階段上國家派發了很多紅利給企業,我們享受了政策的優惠、廉價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等,但我們現在一定要明白,這種紅利越來越少了。第二,我們要深刻思考和改變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行業的發展,以前靠某一招能走遍天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因為行業在發展的時候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一個企業來說你要去生存,或者一個行業要去發展,肯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夠去創造產品的差異化,才能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才能夠從中低檔向中高檔這個方向去發展,靠創新去驅動。第三,一定要從內部思維向外部思維去轉變,以前生意好做,我們都是悶著頭自己掙錢自己發展,但是現在競爭階段一定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深入思考,消費者需要什么,你能為消費者提供什么價值,所以你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站在競爭的角度,站在市場變化的角度,來倒推每個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管理的思路。
當然最基本的,還是我們產品的品質,這是一個根本。如果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從這幾個方面去走的話,我相信整個制造業都會往上走,也就能夠實現克強總理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這種大的規劃,從制造走向創造。
記者:如何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您有哪些經驗與思考?
李志林:這里就以簡一我們自己做個例子。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間比較遲,是后進者,當初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根本沒有機會,很難發展,所以那時候就逼著我們去走創新這條路,因此簡一從成立的那天起就定下了“以創新立足和發展”這個思路。至今為止,我們不管是人力、物力甚至各種資源在創新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就算這么一個傳統的行業,你只要有方向去,還是有很多很多的微創新,而且你這個微創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個大的創新。這么多年來我們開發了很多產品,基本上三五年就有一個全新的產品引起行業的跟進,特別是從2009年簡一全球首創大理石瓷磚,到今年是第七個年頭,已經占到了整個瓷磚市場8%的地位,這個速度還是很快的,現在很多品牌、企業也加入進來,我相信今后幾年的速度會更快。所以我說只要你創新,就是傳統行業也是有發展的,本身行業內就有很多的創新空間,如果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應用,不管是在設計方面,甚至工藝流程改造方面,以前我們還是人工機械化,現在變成智能化,包括市場方面、品牌建設方面等等都可以應用到這種全新的技術,這里面創新的空間是無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