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地板行業就像是中了一場魔咒,如果說2014年整個家居建材行業在樓市的疲累下發展普遍不景氣,那么2015年無疑從開年起就連二連三地給地板行業挖了各種坑。《60分鐘》《經濟半小時》節目曝光的頻繁轟炸,新媒體的肆意負面曝光,又像是一場不期而至的“陰謀”,令這個走過了三十來年風雨的行業顯得有些“難堪”。然而,筆者不禁要問,究竟還要向地板行業潑多少“臟水”?就不能讓還在踔厲前行的行業喘口氣嗎?
從《60分鐘》到《經濟半小時》:臟水就是這么誕生的!
2015年3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新聞王牌節目《60分鐘》曝光美國最大地板公司Lumber Liquidators(以下簡稱“LL公司”)銷售的復合地板甲醛濃度嚴重超標,并將矛頭直指產品產地——中國江蘇常州。隨即,美國當局便宣布,將嚴格執行對進口地板CARB的認證,確保每一批板材都是合格品,這無疑也加大了國內主攻外貿市場的企業壓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3月27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再度曝光行業“認證造假”黑幕,其中更是牽連到吊頂、陶瓷、地板等家居建材行業。一時之間,輿論嘩然,行業發展陷入信任危機。
從“圣象”到“大自然”:讓臟水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既然臟水已經潑出來了,那我們不妨暫且來看看究竟都潑到了誰的身上。這里,筆者不得不提兩個品牌:圣象和大自然。地板行業中叱咤了數十載的競爭對手,在這段時間更像是“難兄難弟”。兩大品牌可以說都是行業老大,夸張一點幾乎就是中國地板行業的旗幟或者代表,如果說連旗幟都倒了,那這個行業還要不要玩了?
品牌務實發展必然重要,企業的售后服務完善更是根本!但是,從圣象“認證風波”到大自然“315售后服務風波”消息爆出之后,一眾媒體的反映頗有點落井下石的味道。連續數日,各類打著“爆料”“揭秘”等旗號的文章反復在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上流傳。當“美國毒地板事件”陷入陰謀論之中時,這一系列事件更像是一場陰謀論,是企業惡性競爭的陣痛?還是相關利益關系的“撕逼”?在博取輿論關注的同時,也不得不讓筆者反思:行業攤上事了,我們是扶一把?還是踩一腳?
事來不怕事兒:企業自省自強重振士氣!
“所謂沒事兒不惹事兒,事兒來了也不要怕事兒。”著名主持人汪涵在《我是歌手》總決賽直播中的救場事件過去一陣了,但仍被大家所津津樂道!而這恰恰也應該是地板企業乃至整個地板行業所應該持有的態度。
從上市公司年報顯示的相關數據來看,圣象集團在2014年中共創43億元的營收規模,這一有力數據不僅印證了圣象的市場實力,更是給惡意質疑其銷量的人一記無聲卻有力的回擊!另外,從大自然來看,似乎也并沒有被近期的“新聞”所困擾,在自省反思、積極應對風雨過后再度奮發向上,不僅在全國林業產業誠信企業品牌建設高峰論壇上捧得“中國林業產業界誠信企業品牌”的榮譽勛章,在上月結束的上海展會中更是牽手貝爾地板,進軍互聯網家裝致力家居一體化!在談及這一模式時,佘董信心滿滿地表示:“做Nature HOME就是希望給消費者提供高端設計、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解決消費者的家裝痛點。”
旗幟仍舊還是那面旗幟,在企業進擊的魄力中筆者仍舊可以看到行業未來的前景和信心。行業需要這樣的正能量,作為行業的傳播媒介、發聲平臺,也需要積極傳播這樣的正能量。攤上大事兒并不可怕,穿過這池“臟水”,自省自強,未來仍舊充滿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