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我國學生的近視率居高不下,平均近視率已達60%以上,其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在30%以上并有上漲趨勢。透過厚厚的鏡片看著孩子那逐漸變形的眼睛,不少人都在問:中小學生近視率為什么會這么高?
據了解,引起學生視力下降的原因很多,例如先天因素、坐姿不正確、學習負擔過重、看電視或操作電腦的時間過長等等。另據國家疾控中心調查發現,除部分先天遺傳外,引起學生視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光環境差所造成的。年輕的學生特別是視力處于發育期間的中小學生,他們長期處在不符合要求的光環境下緊張地學習,承受著難以忍受的光污染,視力必定會受其影響。
因此,很多家長開始問,孩子讀書、寫字該用哪種燈?面對市場上保護視力、護眼等各類護眼燈廣告,家長們無所適從。
如何選購質量合格的護眼燈
“頻閃”和“眩光”是判斷護眼燈是否質量合格的兩個重要特征。頻閃是指光線隨著時間發生強弱、明暗的周期性變化。護眼燈如果有頻閃,瞳孔就會時而擴張,時而收縮,長時間使用這樣的燈就會造成人眼酸脹、疲勞,可能影響視力。通常我們用的照明燈,多數都是使用50Hz的交流電,存在頻閃,人的肉眼只能觀測到每秒鐘30Hz以下的頻閃。因此,嚴格說起來,護眼燈其實并不像某些廣告中所說“不會閃頻”,而是閃頻頻率比較高,我們的肉眼不太能分辨,屬于不可覺察的頻閃,可視為無頻閃,但這個不代表不會閃屏。
有個實用的小方法可判斷護眼燈是否有頻閃,即用手機給護眼燈拍照。護眼燈如果有頻閃,手機攝像頭對準護眼燈時,手機屏幕上就會出現條紋狀的頻閃現象。
所謂眩光,是指光源發出的強光經過多種途徑進入我們的眼睛,對我們的眼睛造成一個昏眩、看不清、刺眼的感覺。護眼燈發出來的光應該是均勻的、柔和的,亮度是適宜的,光區是適度的,照度是均勻的。按相關要求,將護眼燈擺放在距離桌面中心位置40cm高度,光源的幾何中心向下,觀測者在距離光源幾何中心水平距離60cm處,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發光的光源,同時也不能看到燈罩內壁反射的光源來規避眩光。
此外,還要注意燈光光線的顯色性等。
所謂護眼燈就是要依據人眼調節的周期性生理特點進行光源產品的健康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視疲勞累積,降低光環境對人眼功能的影響,從而實現護眼的目的。
教室照明應該如何設計
眾所周知,除在家里外,孩子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2010年,北京市教委與市衛生局對學校教學照明環境進行了衛生監測,結果顯示,全市中小學校教室課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為60.3%,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僅為22.9%,教室及黑板照明條件不合格的學校共有1496所,照度普遍偏低,照明效果不佳。
我國絕大部分學校光環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黑板和課桌的照度及照度均勻度普遍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學生長期處于低照度、均勻度差的光環境下學習,極易引起視覺疲勞。
2、大部分教室的黑板直接安裝裸露的熒光燈管,學生在觀看黑板的同時,可看到燈管的直射眩光,難以集中注意力,從而降低學習效率,且容易視覺疲勞,長期易導致近視。
3、熒光燈具一般都配置電感鎮流器,存在嚴重的頻閃效應,學生視覺系統為適應頻率的變化,會過度頻繁調節,勢必引起視疲勞;
4、大部分教室內一般均采用高色溫(6500K)熒光燈管,由于光線過于偏白,且藍光成分偏多,容易導致學生亢奮,易疲勞,甚至引起失眠。
詳細“教室的照明要求”如下
5.1凡教室均應裝設人工照明。
5.2教室課桌面上的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300lx,其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7。
5.3教室黑板應設局部照明燈,其維持平均照度不應低于500lx,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8。
5.4教室宜采用3300~5500K色溫的光源,光源的顯色指數不宜小于80。
5.8教室的統一眩光值(UGR)不宜大于19。
5.9在維持平均照度值300lx的條件下,教室照明功率密度現行值不應大于11W/㎡,目標值應為9W/㎡。
5.10照明設計計箅照度時,其維護系效應取0.8。
因此,為有效避免學校照明對學生視力的影響,學校應采用專業的護眼LED教室燈具,確保每間教室的光環境不僅照度充足,均勻度優異,同時眩光最小化,無直接光射入學生的眼睛,同時,調整照明燈具在教室中的位置,盡量減少教室中光線的疊加和死角光線的不足,真正做到為學生提供健康、舒適、綠色的教室光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