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智能家居開始逐漸深入人心,各個互聯網巨頭也都看準市場,紛紛布局智能家居,加入家居大戰,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代智能家居產品嶄露頭角,那時的智能家居處于價格昂貴、性能不穩定的“打磨期”。隨著近年來智能技術、網絡技術的成熟,智能家居產業的市場前景及想象空間被無限激發出來。近日出爐的《2015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2020年有望突破1萬億元。
一、大蛋糕來襲企業分食
面對萬億級“大蛋糕”,大批家電硬件廠商、互聯網企業等早已按捺不住,相繼發布智能家居戰略,力圖從中謀求分利。
“近年來智能產業發展迅猛,市場上的智能產品層出不窮。對于消費者而言,智能家居產品走進家庭的難點,不再停留于價格、技術方面,而在于有沒有專業且及時的售后服務。目前看,智能家居產品的售后服務是非常短缺的。”業內人士說道。
行業闖入者藍海市場掘金千億“智能家居產品在十幾年前就已出現,那時以"單品"為表現形態,比如中央空調、智能門禁等。隨著技術的成熟,"單品"開始向"系統"轉型,一個端口可操控多樣家居產品。”童武勇說,現在的智能家居產品,不僅變得更聰明、更人性化,價格也變得非常親民。這些因素刺激了消費需求的“水漲船高”,智能家居市場由此從“千億”向“萬億”跨越。
在藍海市場的誘惑下,愈來愈多的商家積極投身于智能家居領域——聯想神奇工場發布了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智能門窗感應器、智能紅外人體感應器、LED智能燈泡、智能無線開關和復位磁力棒在內的newhome智能家居套裝6款設備;海爾推出“U ”平臺,可以大量接入第三方廠商的產品,用戶可以通過APP隨時隨地對自己的智能家居進行控制;格力空調建立了以光伏空調為中心的智能環保家居立體式應用;京東投資的面向智能家居領域的Broadlink系列產品正式推出。
二、智能家居售后服務“拖后腿”
去年底裝修新居時,吳先生花2萬元安裝了一套智能燈控系統。通過手機APP,可控制家里所有燈的開關、明暗,并有“居家模式”“離家模式”“待客模式”供一鍵選擇。“開始覺得特別新鮮,每逢親友造訪,都要展示一番。沒想到,3個多月后"遙控"失靈了。我打電話找銷售商,對方不是關機就是讓我去問廠家,拖到現在,還沒上門維修。”對于智能家居產品脫節的售后服務,吳先生很是火大。
三、為何服務被企業忽視
都說服務決定企業未來,為何智能家居售后服務會被生產廠商“遺忘”?
現在智能家居市場非常熱,“闖入者”都急于搶占市場,因此他們的目光都緊盯著“用戶量有多少”。而線下售后服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要建立服務標準、對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對于吃“快餐”的企業來說“等不了”。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快速打入C端市場,很多企業放棄走高端路線,而以薄利多銷的“小米模式”把利潤放到最低。試問,低利潤又如何支撐吃錢的售后服務體系建設?
事實上,也有一些智能家居企業想做好售后服務,但苦于無法攻克兩個現實難題,一是現在的家居智能產品都是系統型的,出現故障較難判斷問題出在哪里,因此對智能家居售后服務人員的專業性要求非常高;二是這是一個極其講求服務速度的行業,燈壞了、空調壞了,不可能拆下來送返廠家慢慢維修,需要服務人員立即上門服務,如果沒有可量化的服務標準以及專業的服務人員培訓,是很難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