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需要“工匠精神”?近日,廣東錦力電器總經理伍錦生撰寫的《為什么我們需要“工匠精神”?》一文刊發后,引起了行業的極大關注。
有行業人士讀此文后頗有感觸:企業需要責任與擔當,“中國制造”、“中國智造”都不能脫離“工匠精神”,企業不能盲從,政府的引導與產學研的平臺更為關鍵。是的,在當前的經濟新形勢下,我們的照明電工行業一樣不能脫離“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首登政府工作報告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我們如何踐行“工匠精神”
將“工匠精神”踐行到底
國星光電照明事業部總經理徐振鋒:“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執著專一,精益求精,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企業只有具備“工匠精神”,才能專注產品、專注事業,打造令人驕傲的品牌,永遠閃耀著璀璨的輝煌。
我認為LED照明行業的“工匠精神”表現還不太突出。近幾年,LED中小企業異軍突起,追求快速發展,導致行業抄襲風氣嚴重,特別是去年價格混戰,更是追求價格至上,將質量、工藝拋至腦后,擾亂了整個行業秩序。
雖然如此,行業內依然存在像國星光電這樣專注產品的企業,堅守著“工匠精神”的精粹。國星光電身處LED行業40年,一直將“工匠精神”踐行到底,把可能變成現實,把99%做到99.99%。
在產品研發上,我們精益求精。幾年前,國星團隊正研發一款全新照明產品,在最后階段,發現其在光效方面仍存在小缺陷,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的情況下,我們決定重頭開始,絕不容忍有瑕疵的設計。
在產品生產中,國星光電一直堅持產品質量為先,無論是上游芯片,中游封裝還是下游照明產品應用,每一件產品都經過嚴格把關、監控和測試以保證產品質量。
除了行動之外,“工匠精神”更是植根在每位國星人心中,國星光電副總經理、研發中心主任李程博士的曾說:“我只想把LED做得更好,研發出更多的產品,讓更多人能享受光明。”
我不認同具備“工匠精神”就難以獲得更好的效益這樣的說法,相反,如果整個行業都具備“工匠精神”,讓企業間的競爭真正回歸到產品、技術和生產上,反而會促進行業朝著健康、穩健、有序的方向發展。
“工匠精神”將貫穿發展始終
深圳易百瓏科技總經理劉遠方:“工匠精神”需要產品的研發者在設計環節中,充分考慮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在產品的設計中規避這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而達到滿足消費者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
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在產品的研發設計環節會極致追求“人文情懷”,只不過就目前來說,照明行業重視“工匠精神”的企業為數不多。易百瓏在無線動能開關產品的設計研發中追求“工匠精神”,并憑借自主的核心技術研發實力,不斷在技術、工藝、設計、穩定性、實用性等方面追求更優的品質。目前,易百瓏的無線無源開關類產品已是業界公認的領頭羊產品,在今后的設計研發中,易百瓏也會始終將“工匠精神”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
松偉是一名“工匠追求者”
松偉照明董事長謝偉: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專業、敬業、專注、堅持,“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或是其它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在燈具研發生產上,松偉也是一名“工匠追求者”。
首先,松偉新品從研發到制造,從制造到上市,總是在經歷層層考驗過后才登上市場的舞臺。為此,松偉對產品設計與生產制定了嚴謹、實效的管理與監督機制,從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后都嚴格把控。
其次,松偉的選材從不簡單,總是選用最好的材料來鑄造產品,如選用西南航空專用鋁材,選用國內頂尖廠家耀華玻璃,選用國產A級水晶,等等。
另外,松偉照明產品制造采用多道檢驗檢測工序,只為成就最好產品。松偉所生產的每一款產品,都經過嚴格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細節檢測,確保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照明產品。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廈門視貝科技總經理魏祖理:“工匠精神”要求精益求精、嚴謹、耐心、專業、敬業,曾經的中國造是“廉價”的代名詞,如今,李總理提出“工匠精神”,恰恰是要摘掉“廉價”的帽子,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當前的照明行業還談不上“工匠精神”,低價低質的產品泛濫,這些低端產品從設計、原材料、工藝、生產等環節都存在嚴重的偷工減料與不嚴謹,既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又浪費國家資源。作為企業,我們落實“工匠精神”主要從產品的開發設計源頭開始重視,在產品的設計結構、用料方面下足功夫。
由于中國長期以來的消費主流是“低價”,而低價必然帶來“低質”,“工匠精神”難以在市場中取得更好的效益。隨著消費意識的逐步提升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品質消費。
我覺得,要讓“工匠精神”實現廠商共贏,首先還是要在企業層面著手改變:首先,要不斷為社會提供精湛質優的產品,逐步打消國貨“低質”的慣性思維,讓更多人認可“中國造”;其次,在相關行業標準的制定、實施、監督等環節要加大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讓那些投機者無所循形。如此,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工匠精神”的行列,世界才會真正愛上“中國造”。
五大方面落實“工匠精神”
冠雅照明國內渠道部經理喬云峰:“工匠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制造產品上面,而是一個人、一個企業對事物的思考和工作態度,形成一種文化基因。企業的“工匠精神”體現在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各個領域。雖然燈飾照明行業逐步步入正軌道,行業標準越來越規范,但依然存在假冒低劣產品充斥市場的情況,這就需要對消費者負責的“工匠精神”。
冠雅照明落實“工匠精神”主要從五個方面著手:1、建立創新研發激勵機制,落實“品質就是企業生命”的價值觀;2、積極與大學、學院和國家檢測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3、不斷改進和創新,同時加大產品和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4、堅持以“品質典范”作為己任;5、參與國家和地方行業標準的制定。
從長遠看,“工匠精神”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不能只著眼于眼前利益而去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企業無論處在何種發展階段,堅決不允許損害客戶的利益,要努力提高公司創新研發水平,加大品控管理建設,為客戶和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良環保的燈具產品。
“工匠精神”在于歐曼人心中
歐曼照明常務副總經理何豐:“工匠精神”實質是指人內在的超凡世俗的精神理念,這種精神理念潛藏在人的內心之中,隱藏很深,不易察覺卻力量巨大,決定著人的行為舉止和發展方向,只要達到一定程度和境界,這種力量就會被釋放出來。
當一個人熱愛某些工作,勝過愛這些工作給他帶來的金錢回報時,或許他就達到了第一層境界。如此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孜孜不倦、精雕細琢、反復改進工作,力求把99%提高到99.99%,那么他就已經具備了“工匠精神”。
歐曼照明已經擁有12年的發展歷史,12年來,歐曼一直堅信優秀的團隊是歐曼成功的基石,企業之間的競爭,表面上是產品與產品的競爭,實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所以“人”才是主角,“人”才是企業的核心因素,具備了九點領導力的歐曼人才可以達到“工匠精神”的境界,達到“工匠精神”境界才是歐曼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是可以培養創造出來的。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于每一個歐曼人的心中,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從高層到中層再到底層的每一個環節和層級,都必須具備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嚴謹、耐心、專業的工作態度,每一個歐曼人都需要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在工作的旅程中不斷修行自己。
行業觀察
“工匠精神”
要共識,更要守候
近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工匠精神”從社會層面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對廣大企業而言,“工匠精神”不只是“口號”,更應該是“共識”,是“行動”。
3月22日,《南方日報》特別刊登了《“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專題,對國星光電的“工匠精神”進行了深入報道。國星光電研發人員數十年如一日對待研發的專注與細心,讓人為之感動。
我們看到,近年來,“價格戰”、“同質化競爭”等成為行業常態,不少企業為了追求利益而忽視質量。事實上,在如此行業環境之下,LED照明行業依然有不少企業始終堅守“工匠精神”,他們致力于產品悉心研發、生產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地為行業及社會生產優質的產品。
大照明全平臺調研得知,“對于‘工匠精神’的呼喚”已然成為眾多照明企業及商家的共同心聲,他們期待行業告別低價、低質競爭,愿行業共同堅守“工匠精神”。深受假冒偽劣影響的行業,要想快速走出“陰影”或并非易事,這還需全行業共同努力和堅守“工匠精神”。
在DNN(中國)開關照明董事長陳彥相看來,現階段實踐“工匠精神”還是“勇者之路”、“孤獨之路”,呼吁同道者更要抱團前行,忍耐寂寞做有特色的事情。
山東宇太光電總經理劉成表示,在信息經濟時代,要想將企業做強做大,只有秉承“工匠精神”穩扎穩打,不斷提升自身產品質量,精益求精,打造卓越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在長期的行業競爭中獲得長久的成功。
短期之內,企業想要通過“工匠精神”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或許會有難度,但長遠來看,LED照明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沒有捷徑可走,必須秉承“工匠精神”,持續改進工藝、堅持創新理念、不斷雕琢產品、提升企業服務。唯有如此,企業才能最終贏得市場,贏得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