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的大暴雨牽動著每個國人的心,祈禱大雨早點過去,但是即使大雨過去了,道路上的積水也讓人及其煩惱,大雨的潮濕的感覺對每個人都是記憶猶新。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雨天走在積水的路上,一不小心就弄濕鞋子,甚至濺濕了褲子。石材人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用石材做成了一條道路,即便是在雨天,路面卻絲毫沒有積水,更濺不起一點水花。
這條石材道路全長2.42公里,路上有一條長約560米的人行道。人行道上鋪滿了一塊塊長約20cm、寬約8cm、厚約6cm的地磚。1900平方米的路面初看平坦,與其他道路人行道并沒有任何不同。但一到下雨天,差別就顯現出來了。其他路上一灘灘的積水看得人心驚膽戰,但是在這條石材路邊的人行道上,你見到的是踏實的干爽,好像有魔法防護罩般。
這條石材道路的效果非常顯著,試著倒了一點水在石材頂部,只見水立刻被石材吸收了。但石材下方并沒有水漏出。專家解釋說:“因為石材本身有儲水空隙,剛才水倒的不多,就直接儲存在石材內部。”為了測試石材的排水效果,先倒了約500毫升的水在磚上讓磚吸飽水,而后一往上倒水,磚下就開始淅淅瀝瀝的滴水,磚體表面沒有一絲水痕。
原來這種石材路面不積水的謎底在這條人行道所用的石材——硅砂濾水石材上。硅砂濾水石材并不是天然石材而是人工合成的特殊材質。這種石材分上下兩層,頂部是能夠承受30兆帕壓力的沙子壓制而成。可以承受一輛普通汽車的重量。
硅砂濾水石材底部是由碎石壓制黏合而成路板。為了留出足夠的空間讓水下滲,碎石的直徑控制在3-5mm以內,一塊磚內基本有上萬顆碎石,氣孔明顯。
由于頂部是砂質,下面是“篩子”式的碎石塊,這種硅砂濾水石材吸水速度很快,施工人員解釋,一塊硅砂濾水石材5秒鐘內可以把表面的水分吸干,并自動過濾雨水,排往地下。這樣人行道路面上就不會有積水,同時也減輕了人行道側邊雨水收集器的壓力,另外由于這種鋪裝透氣透水性能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溫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人工合成的材料也更加綠色環保。
因為各地的城市地底構造比較復雜,所以這樣的人行道路目前只是小范圍試點使用,等試用指標合格后,會有大范圍推廣的可能。
今后各個城市像這樣能“吸水”的馬路會越來越多。更多的人行道上采用透水性鋪裝和蓄水設施;更多的廣場、河道上也運用了透水性鋪裝;蓄水池、透水防滲砂等透水工藝融入工程中,石材人將會盡量在各個城市安裝上這樣方便行人又美化城市的高科技“海綿人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