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陶瓷行業發展相對艱難的一年,行業洗牌加速、市場競爭加劇,整個陶瓷行業宛如“寒冬”。時至今日,陶瓷行業以價格為競爭優勢的時代已走到了盡頭,陶瓷企業應當從過去的價格競爭逐步向品質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創新優勢等方面轉變,從而促進陶瓷行業向健康快速方向發展。
2017年,“市場寒冬”并未有遠走之意,市場大環境不好,企業生存下來最重要。在這個時候,陶瓷企業更要堅持,不要隨意擴張,要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如今陶瓷行業都在講究“產品利潤率”,在同樣設備和人員的情況下,陶瓷企業要多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降低市場風險,回歸理性發展。
堅守本心走精而專路線
質量是企業的命脈,沒有質量的產品必將遭到市場的淘汰。陶瓷企業可聯合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整合行業內資源,以提升陶瓷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加快產業的技術進步。沒有技術含量就沒有產品質量可言,質量問題無疑是一些陶瓷企業最后關門跑路的關鍵所在,陶瓷企業堅守本心,不盲目冒進,走精而專路線遠比大而泛靠譜的多。
有業內人士建議,希望行業協會及相關部門機構共同努力,為行業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以規范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在陶瓷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經過行業加速洗牌后,最終“勝”下來的企業必定是經歷過市場嚴峻考驗且在某一方面具備絕對優勢的。
行業洗牌之際,整合利用有效資源對陶瓷企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關鍵時刻,陶瓷企業唯有精耕細作,擁有核心競爭力才是存活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