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創新引領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熱詞關注
創新驅動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圍繞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來自經濟、科創領域和企業界的從業者表示,要堅定走創新發展道路的決心,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南方日報記者 段思午 蔣才虎 歐陽少偉 馬喜生 黃少宏
歐雅琴 杜艷 蘇梓威 林郁鴻 吳志遠 劉光明寶 王雅爍
深度服務實體經濟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說,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信心更足了。他表示,今年深圳將繼續實施創新“十大行動計劃”,計劃全年新增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各類創新載體100家以上,新增20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河源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鄧卓文說,河源要緊緊抓住產業園區這個主戰場,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構建以實體經濟為主體、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還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打通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運輸、港口航運為主的外聯“動脈血管”,建立通達珠三角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肇慶市科技局局長陳漢華告訴記者,當前肇慶搶抓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努力把肇慶建設成為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和科技產業創新重要承載地。
東莞市東城街道黨委書記鄧濤表示,東城街道要圍繞產業鏈、創新鏈、貿易鏈、金融鏈、人才鏈和產城融合運營鏈,實現“六鏈疊加”,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深度服務實體經濟;在產業投資、城市更新、深化改革、街道企業擴張與社區集體經濟轉型等方面,集成各金融與類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推動產業資本、金融資本、智力資本、土地資本、集體資本和環境資本的“六資融合”。
佛山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商學兵表示,佛山市教育系統要主動服務佛山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全局工作,加快推動高等教育跨越發展,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加強職業教育與企業精準對接、精準育人,讓教育在產教緊密融合中成為佛山產業創新發展之源。
創新是立足之本
惠州市戴爾蒙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杰說,公司的誕生就建立在納米金剛石涂層技術研究和創新的基礎上。“公司發展要靠產品競爭力,競爭力源自技術和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唐杰說,公司計劃和深圳大學材料學院、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聯合成立研究院,開展產學研合作,同時聯合培養高端人才。
“微信成長于廣東,這里是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科技創新的前沿。微信支付目前有8億綁卡用戶,能夠發展到今天,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整個社會鼓勵創新的環境。”騰訊公司微信支付副總經理黃麗說,微信支付一直在推進智慧生活的發展。“我們將繼續提升傳統行業運行效率,并推動包括政務民生在內的各個領域的進一步數字化,讓群眾能實實在在感受到數字中國帶來的智慧生活。”
珠海市歐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顏軍說,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增強了高新科技民營企業“踏踏實實做實業、扎扎實實搞創新”的發展信心。公司將努力打造成國際領先的衛星大數據服務平臺運營商,助力廣東省衛星大數據產業發展,成為廣東建設新經濟體系的先鋒力量。
格力電器助理總裁方祥建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對人才的自主培養力度,把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到新的水平,研發出更多國際領先的技術,實現“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目標。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所長、廣東體必康集團董事長畢利軍說,自己入選“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而來到廣東工作。她認為,廣東省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基地,通過機制體制和政策創新,未來將會迎來新興產業的爆發期,促進地方的產業轉型升級。
本版統籌:洪奕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