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陶瓷行業,每隔一個時間段便會有新品類產品推出,一旦這塊“蛋糕”做大,便會有很多人來分一杯羹,慢慢的該品類產品便會“泛濫”,而那個時候它們的“生命”周期將縮短。此時,消費者會因為產品都一樣而趨向大品牌,有保障。而小陶企則會會面臨著“大家產品都一樣,所以誰都不好賣”的窘境。
陶瓷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大量的新品上市影響著行業的發展走向,許多陶企都是處于茫然跟風的狀態。有些陶企想著產品越多越好,這樣不論消費者喜歡何種產品,企業都能生產出,多方位匹配消費者的需求,更能搶占市場。
此類想法看似合乎常理的,但其存在的發展漏洞是致命的。
其一,除非陶企能夠像寶潔公司一般,做到各個產品皆有代表性的品牌,不然,消費者并不會在同一家公司購買所有需要的產品,而會更傾向于購買產品質量有保證的品牌。其二,企業生產多種產品,容易使消費者混淆其品牌定位,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其三,一旦產品銷量不佳,容易積壓庫存,資金吃緊。
經營多種產品,需要陶企有較完善的生產線,壓力較大,而對于小陶企而言,經營多款產品有時并不是長久的發展之計,反而容易被過多的產品拖垮。小陶企的生存之道,在于將自己的打造成小而美的精致品牌。
制作精致產品
市場需求轉變,人們對產品的看法不再局限于產品本身,看重產品帶來的附加效應。英國小說家約瑟夫·魯曾說到,“一切精美的東西都有其深沉的內涵”,小陶企經營的產品種類有限,可以專注做小而美的精致陶瓷產品。產品精致,消費者喜歡,才會想要了解產品、了解品牌,繼而生產購買欲望。
陶企可以通過不斷完善現有產品的質量,同時賦予產品更好的使用體驗,在產品的細分領域做到最優,來提高總體綜合實力。并不斷加快適應市場需求轉變下的不同情景,以占據主動地位。
傳達精致理念
家是人們在繁忙工作后的凈享自由的一方樂土,是人們心里最柔軟的部分,每個人都會按照自己的喜好裝修房子,以實現自己期望的家的樣子。迎合消費者的家居生活習慣,小陶企專注精美的產品,也需向消費者傳達品牌的精致理念。
日本的產品設計家平島廉久認為:“商品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有兩種:一種是硬性商品價值,是指商品實際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功能;另一種是軟性商品價值,是指能滿足消費者感性需求的某種文化”。在滿足消費者的產品實際功能需求之外,為消費者提供產品附加的價值,即傳達一種家居生活理念。給消費者驚喜,讓其感受到品牌價值與自身審美需求相符,以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安德烈·博弗爾曾說過,“每一種情況都有適合于它的一個特殊的戰略”,陶瓷市場產能過剩,企業門店人流量下降,大陶企有自己的發展戰略,小陶企也有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市場情況未定,不必盲目跟風,也不必抱怨行情蕭條,畢竟,最壞的時代或許孕育著最好的時機。
(來源:美家網,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