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民政部公布了其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2019年上半年籌款情況。據統計,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1.7萬余條,累積獲得52.6億人次的參與,募集善款總額超過18億元。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公益和慈善的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到公益慈善的事業中。公益與慈善已經成為了陶瓷企業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積極參與公益與慈善,樹立社會責任企業形象有利于提升品牌美譽度。
我國目前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在不斷演變,主人公意識不斷覺醒,人們對社會責任感逐漸增強的同時,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關注逐漸提升。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價值是衡量一家企業及企業家的重要指標,公益與慈善是體現社會責任感、提升企業社會價值的有效方式。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步,陶瓷企業不僅要對贏利負責,而且要對環境負責,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回報社會。
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今年是《慈善法》施行三周年,9月5日是我們的第四個“中華慈善日”,慈善與公益趨勢發展。
當前陶瓷市場的供求關系已經發生轉變,消費者在市場中占據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陶瓷企業需重視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據支付寶公益平臺數據顯示:廣東捐款人數占比高居榜首,80后、90后成為捐款主力。陶瓷市場的消費主力是80、90后,相同的價值觀念是陶瓷品牌拉近與消費者距離、提高好感度的有效方式。
環保公益
說起環保,很多企業的觀感是復雜的,尤其是傳統的制造業,對于環保是“又愛又恨”。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正所謂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環保是陶瓷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也是義務與責任。企業處于社會之中,從生產到經營,都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企業需重視社會責任的履行,積極開展公益活動。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業的簡稱,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陶瓷企業的生產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經營以社會大眾的需求為目的,這就要求陶瓷企業重視環保與公益的建設與投入。如特地負離子瓷磚,倡導綠色環保,鑄就精品瓷磚,生產中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自2006年起,特地·負離子瓷磚積極響應“綠色中國迎奧運” 的環保公益活動項目,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的戈壁灘上建立起了“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世紀林(草)特地綠墾基地。
愛心慈善
慈善事業是人們自愿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隨著人們的慈善觀念逐步提高,慈善事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從個體到企業,愛心慈善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企業發展離不開社會,在打造自身品牌的同時,也應該樹立起企業的慈善品牌”,創造社會價值的陶瓷品牌具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我們不但要在生產上、經營上與國際接軌,在做好企業公民、回報社會、參與慈善事業上也要和國際接軌。在這一點上,我們同樣不能落后”,陶瓷行業的愛心慈善步伐從未停止,一直在向前發展。如二十多年來創富思源、回報社會、關注兒童和老人健康的新明珠陶瓷集團,積極進行愛心慈善活動。
人人公益,人人慈善,社會責任,你我同行。
(來源:美家網,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