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增速放緩下,陶企都在尋求第二增長線;其最大的愿望是找到一個“風口”,成為風口上那頭飛起來的幸運的“豬”。伴隨著2019年末巖板的風起云涌,一年時間里,巖板生產制造的增長速度飛快,超過消費者的接受速度,超過巖板定制產品的設計加工速度。
2019年國內巖板生產線大概十幾條線或者還沒到10條線的情況下,業內人士預測2020年末肯定會過100條。據悉,2020年9月統計出是88條,到10月又增加了11條,11月至少又是十幾條,12月的還沒統計進去。很顯然,巖板是個爆炸發展的新物種,市場大,應用更廣,絕對是一個全增量的市場。
如今,巖板熱潮已經從瓷磚領域蔓延到石材領域、廚衛空間 、家具行業、集成吊頂、冰箱、游艇甲板等眾多領域。但亦有業內人士非議說,巖板是個“坑”。尤其是現階段大家扎堆投資巖板,其實就是想蹭熱度;所以陶企進軍巖板領域需謹慎,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
我們要考慮,雖然巖板潛在市場規模足夠大、可轉化為現實市場,這是風口形成的關鍵。但其中制約潛在市場轉換為現實市場的還有很多關鍵變量,最需要的是專注;然而是否已經做足了準備。
不可否認,在充分做好準備的前提下,有綜合實力、有技術沉淀、有加工能力的陶企確有大機會。任何一個新的產品,初期進入市場有價格競爭是雖然說是必然的,但還是用守舊的思維發展;最后很可能演變成一個“坑”。巖板需要向橫向發展,與傳統家居融合,跟玻璃、木材、皮革、金屬等各種材料融合,開發出應用場景化的產品,從而實現成品化或部品化。
再者巖板要在加工、應用、研發、設計、空間美學等方面都要有人分工研究并落地實施的。其目前的應用也很局限,非方即圓,需要大膽地創新,有更多異形或設計元素的產品應用。目前大部分企業都過于關注巖板生產方面的問題,在初期發展階段巖板企業普遍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對“人才培養及儲備”。
巖板行業的發展如同一場馬拉松,在這樣一個大型淘汰賽道中,真正的贏家需要比拼的是技能、前瞻性、專業性、戰略布局外還要在業務、服務等細節上有足夠的耐力。巖板的使用成本決定市場上能有多少消費者可以使用,也決定了巖板在流通過程中真正落地的規模;如果巖板不能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性價比也非常高,物流麻煩又不容易被安裝應用,那它當然不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如簡一大理石瓷磚董事長李志林所闡述的:“的的確確,巖板拓展了瓷磚產品的應用邊界,但是好的東西未必就要去做,最關鍵還是要找到自己適合的,不是說哪一個賺錢做哪一個,得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當然我們要順應趨勢去發展,但切忌不要盲目跟風。放長遠去看,有多少跟風企業成為偉大的企業?貌似沒有。”
